鸡传染性鼻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病诊断技术手册》第53页(2981字)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副鸡嗜血杆菌的形态呈多形性,在病料或初次培养的幼龄培养物为革兰氏阴性球杆状,两极着色,不形成芽胞,无荚膜。当延长培养时间或继代培养后则出现杆状或分枝,形态大小不等。分离培养时常用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在10%CO2条件下生长良好。也可用6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病料,经24-48小时鸡胚死亡,在卵黄囊、尿囊液中有大量生长的副鸡嗜血杆菌。本菌有3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

本菌抵抗力很弱,对常用消毒药敏感。

(1)诊断

【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只均可感染,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在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是本病高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甚至健康鸡带菌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在流行病学上这类鸡均属主要传染来源。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鸡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营养不良可增加本病的严重程度和延长病程,如有继发感染存在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禽霍乱等可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多。如若与鸡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时,传染性鼻炎发病急传播快,同时使病程延长。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在一起,或新购入的大日龄鸡与老鸡饲养一起,极易造成本病的暴发。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低死亡率、高发病率为特征。本病在鸡场内某鸡舍发生后,其他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较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成年鸡可见肉垂的水肿,常见一侧水肿,间或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初期病鸡还有一定食欲,随鸡群中发病数量的增多,食欲明显减少。产蛋鸡群当发病后约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作者曾观察一群鸡患病后产蛋率自83%经1周左右时间下降至19.5%,肉种鸡群发病后鸡群产蛋几乎达到绝产的地步。本病发病初期,鸡群死亡率较低。病后当鸡群精神好转,食欲逐渐恢复时,产蛋量逐渐回升,最后鸡群产蛋量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正当鸡群产蛋率开始回升时,鸡只死淘增加。

【病理剖检变化】本病发病率虽高,但死亡率较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具体说在本病流行中由于继发症致死的鸡中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

育成鸡发病死亡较少,流行后期死淘鸡不及产蛋鸡群多。

鸡传染性鼻炎仅引起鼻腔和眶下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面部皮下和肉垂的水肿。早期死亡病例可见肺炎、气囊炎。

对本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特征性的症状,以及产蛋鸡群产蛋下降及流行早期不见死亡,后期死淘增加等特点综合判定,不难作出诊断。

【实验室诊断】鸡群发病后,若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时,病料采取最好是扑杀2-3只处于急性阶段的病鸡,以无菌操作,用棉拭子插入眶下窦腔内取材,涂布于适宜培养基,在10%CO2环境中培养。由于该菌生长需要V因子,故在病料接种时常与葡萄球菌交叉接种于平皿上,借助于葡萄球菌产生的V因子在培养基中扩散,该菌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旺盛生长,因此种现象喻为“卫星现象”,这也是鉴定该菌的重要依据。为繁殖该菌可利用6日龄鸡胚卵黄囊接种来进行,24小时后即可收获。本菌抵抗力很低,一般可在-70℃下或冻干来保存菌种。

为鉴定该菌可进行生化试验。

(2)防制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工作,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鸡场内每栋鸡舍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进行消毒,空舍一定时间后方可新鸡群进入。

鸡场发病后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综防措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治疗。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但对养鸡饲养者来说,认为磺胺类药物可影响鸡群产蛋,又有引起磺胺药物中毒的危险,因此对磺胺类药物不敢问津。这种疑虑不无道理,但是作为本病病原最敏感的磺胺药的应用可较快地控制本病传播,缩短病程,对整个鸡群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何况不用任何药物虽不影响产蛋,可是本病的发生就可以造成产蛋量大幅度地下降,应用磺胺药物可迅速消除病因,改善鸡群精神、食欲状况,还有减少继发感染的作用。

当然在选用磺胺类药物时应选择毒性小,尤其是对肾脏毒性低的品种和口服易吸收的磺胺药进行治疗较好。在治疗中还应注意投服磺胺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天,无明显不利影响。

一般用复方新诺明或磺胺增效剂与其他磺胺类药物合用,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投喂磺胺类药物应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更为明显,在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考虑用抗生素采取注射的办法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一般选用链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合并应用。红霉素、土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总之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均可用于治疗,关键是给药方法能否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药物剂量,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另外本病经治疗,鸡群康复,但康复鸡仍可带菌。带菌鸡作为传染来源,对其他新鸡群是一个威胁。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

病鸡群康复并淘汰后,鸡舍内外环境应进行彻底消毒。本病原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鸡舍内经清扫、水冲,有条件的还可用火焰喷灯消毒,再经消毒药喷洒和福尔林熏蒸消毒后空舍一定时间,进入新鸡群,是安全的。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根据本地区情况可自行选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