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
书籍:肉羊饲养技术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羊饲养技术手册》第156页(908字)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的,由李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上主要表现为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妊畜流产。我国将该病定为三类动物疫病。
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该菌对热的耐受性比大多数无芽胞杆菌强,常规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一般消毒药都易使之灭活。
患病动物的粪、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液,都曾分离到本菌。自然感染可能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以及皮肤破伤。饲料和水可能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在冬季或早春发生,以幼龄羊较易感,气温、饲料的突然变化,有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时,均可诱发本病。
症状及病变:潜伏期2~3周。病初体温升高达40.5~41.5℃,不久降至常温。病羊精神沉郁,不食,随后出现神经症状。幼羊表现低头,流涎、流鼻液、流泪,不随群,并多为原发性败血症。较大的羊表现为脑膜脑炎,头颈一侧性麻痹,唇震颤,不能摄食、饮水。沿头的方向旋转或作圆圈运动,遇障碍物,则以头抵靠而不动。后期病羊卧地不起,神智昏迷,一般为3~7天死亡。成年羊症状不明显,妊娠羊常发生流产。
有神经症状的病羊,脑膜和脑可能充血,炎症或水肿的变化;败血症的病羊,肝脏有坏死。
预防:
1.加强饲养、兽医管理。
2.马匹不与羊群同厩,消灭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驱外寄生虫。
3.不从疫区引入病羊。
4.用致弱的李氏菌“AUF”菌株接种绵羊,有良好的保护力。
治疗:抗生素对该病有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布鲁氏菌病
下一篇:肉羊饲养技术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