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狂蝇蛆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肉饲养技术手册》第187页(990字)

羊狂蝇蛆病是狂蝇属的羊狂蝇(又称羊鼻蝇)的幼虫寄生于羊的鼻腔及其附近的腔窦内引起一种慢性寄生虫病。表现为流脓性鼻涕、呼吸困难和打喷嚏等慢性鼻炎症状,本病主要危害绵羊,对山羊危害较轻。

病原:羊狂蝇是一中型的蝇类,形如蜜蜂,体长10~12毫米,头部呈黄色,翅透明,全身淡灰色。口器不发达。因此不采食、不叮咬。胎生,第一期幼虫呈淡黄色,长1毫米,体表长满小刺;第二期幼虫为椭圆形,长20~25毫米,只有腹部有小刺;第三期幼虫呈棕褐色,长30毫米,有2个黑色的口沟,虫体分节。

发育史:羊狂蝇出现在春季到秋季期间,以夏季最多,他们在炎热的天气表现活跃。雌雄羊狂蝇交配后,雄蝇不久死亡,雌蝇栖息于较高而安静的地方,待体内幼虫发育后开始飞翔。在飞翔中突然冲向羊鼻将幼虫产在羊鼻周围。雌虫产完卵后死亡。幼虫活动力强,即爬入鼻腔、鼻窦、额窦等处、经9~10个月发育成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移行至鼻腔的浅表部,当羊打喷嚏时,将幼虫喷出外界,完成蛹,蛹最后羽化成蝇。

症状:成虫为产幼虫突然袭击羊群,导致羊群骚动、不安,互相拥挤,频频摇头,喷鼻,或以鼻孔低地、擦地,或以头部掩藏于另一羊的腹下或腿间。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随后病羊表现打喷嚏、甩鼻子,流鼻涕(脓性、血性),有时眼睑浮肿、流泪,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预防:

1.在羊狂蝇蛆病流行地区,重点消灭冬期幼虫,每年夏、秋季节,定期应用1%敌百虫喷擦羊的鼻孔,以驱除或杀死幼虫。

2.保持羊舍清洁卫生。

治疗:

1.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200微克,皮下注射。

2.敌百虫 1%敌百虫水溶液喷鼻。10%~20%的兽用敌百虫溶液按每千克体重0.075~0.1克灌服。

3.用40%敌敌畏乳剂熏蒸,每立方米用1毫升乳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