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63页(1790字)

又称推拿,是运用不同手法在患畜体表一定的经络、穴位上施以机械刺激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其特点是不用针、药和医疗器械,经济简便,疗效确实,治疗范围较广。主要用于中、小家畜和幼畜的消化不良、泄泻、痹症、肌肉萎缩、神经麻痹、关节扭伤等。

(一)基本手法

按摩手法的种类名称目前尚不统一,存在有同名异法和同法异名的现象。目前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手法。

1.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穴位或患部由轻到重、由上向下反复地揿压。适用于全身各部,有通经活络、调畅气血的作用。

2.摩法 用手掌面附着于患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缓而有节律的盘旋摩擦。有理气和中、活血止痛、散瘀消积等作用。

3.推法 术者用手掌根部(必要时戴手套)在畜体穴位处或患部,用力向一定方向反复推动,向远端推为泻,向近端推为补,来回推动为清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散瘀等作用(图1.7.8)。

图1.7.8 推法

4.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指或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筋脉或穴位,如提物状。如用五指捏拿,又称抓法。有疏通经络、镇痉止痛、开窍醒神等作用。

5.捋法 常用于耳、尾、四肢部穴位。术者以手紧握耳、尾、肢等器官的一端,反复向另一端滑动。向远端捋为泻,向近端捋为补。有散聚软坚的作用。

6.拽法 用手拽拉肢体关节等一定部位,具有活动脉络、排除障碍的功能。

7.揉法 用拇指指腹或手掌掌面在治疗部位上反复地回旋揉动。用轻缓手法(柔法)为补,重快手法(刚法)为泻。有祛瘀活血、消肿散结等作用(图1.7.9)。

图1.7.9 揉法

8.搓法 以两手相对来回搓动患肢。有调和气血等作用。

9.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对,夹提穴位或患部皮肤,双手交替操作,缓缓向前推进,捏至皮肤发热变红为度。有疏通经络、宣通气血的作用(图1.7.10)。

图1.7.10 捏法

10.掐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相对,揿压穴位,为开窍解痉的强刺激手法。

11.捶法 手握空拳轻轻捶击患部或穴位处。有宣通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

12.拍法 用虚掌或平滑鞋底,有节律地平稳拍打家畜体表的一定部位。有松弛肌肉、调整机能的作用。

13.分法 用两手拇指的指腹或手掌掌面,反复由穴位中心向两边分开移动,此法为泻。

14.合法 用两手拇指的指腹或手掌掌面,分别从患部两侧或两个穴位向中间合拢,此法为补。

15.滚法 空握掌,手心向上,用手掌背面和指关节突出部在患部来回滚动。有疏松肌肉、行气活血等作用。

(二)注意事项

1.有传染病、皮肤病者忌用。患畜怀孕期间,不能按摩其腹部诸穴。

2.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按摩手法,如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等可选按法,神经麻痹、肌肉劳损可选用捶法等。

3.按摩时间,一般为每次5~15min,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进行第二个疗程。

4.按摩后避免风吹雨淋。

上一篇:艾灸 下一篇: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