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病针灸处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247页(5797字)
感冒
由于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鼻流清涕,时有咳嗽,呼吸有鼻塞音,行动无力,不食水草,耳冷角凉。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1.血针 鼻俞为主穴,耳尖、通关、山根、涌泉、滴水为配穴。
2.水针 百会为主穴,肺俞为配穴,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或30%安乃近注射液20ml、或12%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注射液40ml。
3.白针 苏气为主穴,肺俞、百会为配穴。
4.电针 风门为主穴,肺俞、鬐甲、苏气、百会、大胯为配穴。
5.巧治 顺气穴,插枝。
配合用药 口服麻黄汤加减。
肚胀
由于过食易发酵、膨胀饲料,或霉败草料,产气过多引起。主要表现为弓腰,腹痛不安,左腹膨大,叩诊呈鼓音,四肢张开,精神呆痴。治疗以电针为主,配合中药行气消胀、化食导滞。
1.电针 两侧关元俞穴。
2.巧治 顺气穴,插枝;或肷俞穴,套管针穿刺放气。
3.白针 百会、脾俞为主穴,后海、关元俞、苏气为配穴。
4.血针 尾尖为主穴,蹄头、涌泉、滴水、通关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丁香散。
宿草不转
由于过食草料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反刍减少或停止,不断嗳气,粪干难下,腹痛不安,左腹膨大,触之发硬。治疗用电针、白针,配合中药消积导滞、攻下通便。
1.电针 脾俞、后三里为主穴,百会、六脉、关元俞为配穴。
2.白针 脾俞为主穴,后三里为配穴。
3.水针 后三里为主穴,六脉、关元俞为配穴。新斯的明注射液2~4mg,一次注射。
4.血针 通关为主穴,涌泉、滴水、蹄头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大承气汤加减。
冷肠泄泻
由于乘饥饮冷水太过,或过食霜冻饲料,或气候寒冷,久卧湿地引起。主要表现为肠鸣如雷,泻粪如水,形寒肢冷,食少饮多。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温中燥湿、利水健脾。
1.火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为配穴。
2.电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后三里为配穴。
3.白针 脾俞为主穴,百会、后海、后三里、脐旁、脐前、脐后为配穴。
4.水针 后三里为主穴,后海、脾俞为配穴,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5~10ml,或10%~20%安钠咖注射液5ml,或30%安乃近注射液20ml。
5.TDP 照射后海穴。
6.按摩 左肷腹区,均匀按揉。
配合用药 口服藿香正气散。
羔羊拉稀
由于气候突变,羔棚潮湿,食初乳过量,吮吸被粪尿污染的羊毛或乳头;或人工哺乳,冷热不均等引起。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不爱吮乳,拉稀,色灰黄或灰白,酸臭难闻,粪中有乳块。治疗用白针、水针、激光针,配合中药收敛止泻。
1.白针、温针 脐前、脐后、脐旁为主穴,脾俞、后海为配穴;耳鼻四肢冰凉者,针柄加艾绒施温针灸。
2.水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为配穴。注射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50万IU。
3.激光针 后海穴,20mW的氦-氖激光,每次照射20min,每天1次,连用3次;或5W的二氧化碳激光接触穴位照射3s。
配合用药 口服乌梅散。
羔羊痢疾
由于湿热疫毒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头低耳耷,腹痛腹泻,粪便恶臭,状如面糊,或稀薄如水,呈黄绿或灰白色;后期粪便带血,重者卧地不起,角弓反张。治疗用白针、水针,配合中药清热化湿、凉血止痢。
1.白针 后海为主穴,脾俞、后三里为配穴。
2.水针 百会为主穴,后海为配穴,注射青霉素40万IU,链霉素50万IU。
3.血针 山根为主穴,涌泉、滴水、尾尖为配穴。
4.激光针 后海穴,20mW的氦-氖激光照射20min,或5W的二氧化碳激光烧烙3s。
配合用药 口服白头翁汤。
中暑
由于暑热炎天,烈日曝晒,或车船运输,厩舍拥挤,缺乏饮水引起。主要表现为身热肉颤,弓背夹尾,行走如醉,眼红舌紫,呼吸喘促,反刍停止。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心解暑。
1.血针 太阳、山根、耳尖为主穴,通关、尾尖、涌泉、滴水为配穴。
2.电针 天门为主穴,百会、风门、苏气为配穴。
3.白针 百会为主穴,苏气、风门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香薷散。
肝热传眼
由于肝热外传于眼或外伤引起。主要表现为眼泡肿胀,羞明流泪,眵多难睁,有时角膜混浊,或生白色或蓝色云翳,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1.血针 太阳为主穴,眼脉为配穴。
2.白针 睛明为主穴,睛俞为配穴。
3.巧治 顺气穴,插枝。
4.水针 太阳穴,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注射液50mg。
配合用药 口服决明散。
破伤风
由于破伤风梭菌经剪毛、去势等创伤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皮紧肉硬、头颈转动不灵,闪骨外露;重者牙关紧闭,步行艰难,卧地难起,肚腹膨胀。治疗用水针、血针,配合中药清热息风、化痰解痉、养血补阴。
1.水针 百会、天门为主穴,各注射破伤风抗毒素5万~10万IU;开关为配穴,注射25%硫酸镁注射液5ml。
2.血针 颈脉穴,放血200~300ml。
配合用药 彻底处理创口,涂布10%碘酊;口服千金散。
羊角风
由于风热之邪内侵肝经引起。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两目瞪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发作停止后,健康如常;反复发作。治疗以白针为主,配合中药清热化痰、熄风定痫。
1.白针 天门为主穴,百会、龙会为配穴,百会穴可施温针灸。
2.水针 天门为主穴,百会、尾根为配穴,注射苯巴比妥2g。
3.艾灸 天门、龙会穴。
4.血针 山根为主穴,蹄头为配穴。
5.电针 天门为主穴,百会、风门、鬐甲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镇痫散。
脑包虫病
由于犬、狼、狐的多头绦虫的幼虫——多头蚴寄生于脑部引起。主要表现为转圈,前冲后退,平衡失调;重者瘫痪,寄生部位局部稍突起,有压痛,甚至骨质变软或穿孔。治疗以巧治为主,配合水针杀虫镇静。
1.巧治 在骨质高突或骨质软化区剪毛消毒,以大宽针刺破皮肤,再用尖端钝圆的粗火针(直径3mm)刺通额骨,用长5cm的14号兽用注射针头经针孔刺入胞囊,见针孔有液体流出时连接注射器,抽吸胞囊液;感到有阻力时,是部分胞囊壁被吸入针头孔内,再用力抽吸并慢慢向外牵拉,见到胞囊时,立即用止血钳夹住,翻转头位,使创口向下,以牵扭的方式拉出胞囊。
2.水针 百会为主穴,天门为配穴,注射10%吡喹酮溶液(按1kg体重100mg用药),或2.5%氯丙嗪注射液(按1kg体重1mg用药)。
产后风(产后瘫痪)
由于产后气血双亏,风寒湿邪侵犯机体引起。主要表现为被毛竖立,身颤肉抖,卧多立少;重者腰腿瘫痪,四肢麻木,卧地难起。治疗以电针、白针为主,配合中药暖肾祛寒、逐瘀止痛。
1.电针 百会为主穴,尾根、腰中、肾俞、肾棚为配穴。
2.白针 百会、抢风、后三里为主穴,前三里、灯盏、脾俞为配穴。
3.光针 后海穴,20mW的氦-氖激光每次照射20~30min,每天1次。
4.水针 百会为主穴,前三里、后三里为配穴,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或硝酸士的宁注射液20mg,或10%安钠咖注射液10ml。
5.火针、艾灸 百会为主穴,肾俞、肾棚、肾角为配穴。
6.血针 通关为主穴、山根、蹄头、尾尖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麒麟竭散。
四肢风湿
由于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引起。主要表现为四肢屈伸不利,跛行,运动后痛减,重者卧地不起。治疗以火针为主,配合中药祛风、散寒、利湿。
1.火针 百会为主穴,抢风、肾棚为配穴。
2.电针 百会为主穴,鬐甲、肾棚、肾角、大胯为配穴。
3.水针 百会为主穴,抢风为配穴,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或30%安乃近注射液20ml,或水杨酸钠注射液10ml。
4.血针 胸堂、肾堂为主穴,涌泉、滴水为配穴。
5.白针 前肢抢风为主穴,膊尖、肩井、肘俞为配穴;后肢百会、大胯为主穴,邪气、仰瓦为配穴。
配合用药 口服蠲痹汤。
缠腕痛(寸腕痛)
主要由于外力作用于寸腕(球节)引起。主要表现为寸腕温热肿痛,卧多立少,不敢负重;运步时敢抬不敢踏,呈明显支跛。治疗以血针为主,配合中药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1.血针 缠腕为主穴,蹄头、涌泉、滴水为配穴。
2.巧治 关节软肿者,宽针穿刺放液。
配合用药 口服跛行镇痛散。
漏蹄
主要由于棚圈过湿或久牧于湿洼之地引起。主要表现为初期蹄甲发热疼痛,不敢踏地,呈三肢跳跃,继而蹄叉腐烂,流出恶臭脓汁;重者蹄匣脱落。治疗以巧治为主。
1.巧治 患部去脓、清创后,涂10%碘酊或撒布碘仿磺胺粉,外涂松馏油后包扎蹄绷带。
2.血针 蹄头为主穴,涌泉、滴水为配穴。
3.水针 百会为主穴,鬐甲为配穴,注射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200万IU。
痘证
主要由于感受疫疠之气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皮肤出现红斑,逐渐形成丘疹、水疱、脓疮。治疗用血针、水针,配合中药解表、清热、解毒。
1.血针 蹄头、山根为主穴,通关、耳尖、尾尖、鼻俞为配穴。
2.水针 百会穴,注射抗绵羊痘血清10ml,或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
配合用药 口服葛根解毒汤,病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涂碘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