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61页(1253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蔻仁,主要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右旋脑、右旋樟脑及桉脑。辛、温,入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适用于湿邪中阻、湿温初起,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少嗳气,胃寒呕呃。

〔本草撷英〕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食下气。

本草图经:主胃冷。

时珍: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备要: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本草通玄:白豆蔻其功全在芳香之气,一经火炒便减功力,即入汤液,但当研细,乘热点服尤妙。

〔名医心得〕 颜正华:本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擅行中上二焦之气滞,尤善行脾肺气滞,有行气温中,化湿消痞,开胃进食之功效。[1]

焦树德:有芳香行气温燥化湿的特长,尤适用于夏秋之交之湿温病。[2]

王药雨:为芳香健胃药,促进消化,用于慢性消化不良之胃胀有效,并可缓神经性胃痛。对受寒、感染及饮食不和之卒发胃肠痛,用以镇痛,有卓效。[3]

〔药理与应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所含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驱除肠内积气,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有健胃、驱风作用,止呕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煎剂对豚离体肠管、低浓度时有兴奋作用,而1%浓度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则呈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100%的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所含樟脑有防腐作用。

〔剂量用法〕 3~6克,入汤剂宜后下。

〔按语〕 本品味辛,性温,能宣散肺中滞气,温行胃经寒气,燥化脾经湿气,为化湿和胃止呕、行气消胀除满之常用药物,尤宜于寒湿气滞、胃寒呕吐。本品调胃行气之力以紫蔻为佳,似砂仁而稍逊,而白蔻则长于理气宽胸消胀,温性较白蔻小,亦可选用。

【参考文献】:

[1]颜正华.临床实用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6:581

[2]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38

[3]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2:246

上一篇:砂仁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