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87页(1488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又名淡干姜、干姜片;含有挥发油,如姜醇、姜烯、脑、姜辣素等;辛、热,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温中回阳,温肺化痰。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常与附子配伍使用;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泻泄等症,可与高良姜合用,亦可与人参、白术、甘草配伍。又可用于肺寒咳嗽,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等。

〔本草撷英〕 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

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甄权:治腰肾间痛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宣诸络脉,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

〔名医心得〕 孙浩:小儿寒哮、寒嗽 凡属风寒表证并发哮喘者,只需于辛温解表药中稍加干姜1~1.5克,即能平喘止哮。对于成人寒哮也有良效。[1]

张琪:胃脘痛 对于寒热错杂之胃脘痛,常以干姜配大黄治之,两药配伍温脾清胃,安和中焦。症见胃脘灼热胀痛,吞酸、嘈杂、暖气、肠鸣、呕吐,便秘或大便粘滞不爽,舌边红苔白,脉弦滑,属胃热脾寒,寒热错杂者用之颇中病机。[2]

焦树德:寒痰咳嗽 对阳虚不化,水饮寒痰犯肺之咳嗽,恒以干姜配细辛、五味子,名“姜辛味”法,有温肺,开肺,合肺的作用,常加入应证汤药中使用,有良效。[3]

〔药理及应用〕 1.干姜对消化道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以降低。

2.干姜浸膏能抑制由硫酸铜引起的呕吐。

3.对麻醉犬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兴奋作用。

4.抑菌作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对阴道滴虫有杀灭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呕吐等证。

〔剂量用法〕 内服,煎汤,3~10克。

〔按语〕 干姜辛热性燥,善除里寒以温脾胃之阳,为治疗阴寒内盛、阳衰欲脱,或脾胃虚寒、吐利冷痛之要药。唯热疟、阴虚者及孕妇忌用。

【参考文献】:

[1]詹文涛.长江医话.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606

[2]赵玉菊.关幼波老师治疗肝病经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8(1):2

[3]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第二版:207

上一篇:附子 下一篇:肉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