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38页(2097字)
小儿营养不良包括热量的不足、蛋白质的不足、维生素的不足、矿物质的不足。或者是食物供应量或质的不足,或者是消耗过大超过补充的速度。表现为对体质或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以至于智慧或智力的低下、精神、心理状态的失常、抵抗力低下。如果因为各种疾病而继发营养不良,则治疗原发疾病应是首先要务,但补充营养也是治愈修复原发疾病不良影响的重要辅助因素,也是振兴、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如果因为各种营养供应不足,间或引发各种疾病,则补充足量营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首先的要务。其中,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脾胃失健)可能是原发的,导致营养不良;也可能继发营养不良,导致脾胃失健、消化不良,进而互为因果,互相加重,成为恶性循环。调理脾胃和补充营养是治疗营养不良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小儿疳积证中,一部分小儿有顽固的偏食习惯和异食癖(嗜食泥土、石灰、砖瓦等),此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饮食原则
1、脾胃已伤,无论进食、滋补,皆不可过急、过速。食而不消,脾胃更伤,反致病情加重。饮食在量方面,要先少后多,宁可缓缓增加,不可过多、过快;在质上要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的原则,饮食品种也要逐渐增添。
2、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蔬菜等疏利之品消导时,最好与米同煮成粥,以益胃气;给鱼腥、蛋、乳等补虚时,常须辅以山楂汤之类消食通导。
3、吐泻较重者,不能受纳,可先禁食半日、一日,以便胃肠稍事休息,然后渐给汤水,不吐方可渐增。
4、具有明显营养缺乏者,应以补充所缺营养为要务,如已见夜盲、皮肤角化等维生素A缺乏症;已见神经炎、口角炎、舌炎等维生素B族缺乏症;已见皮肤、粘膜多发性出血点等维生素C缺乏症;已见易惊、多汗、囟门迟闭、颅骨软化等维生素D缺乏症时,如果可能的话,应考虑在较短时间内补充足量的、针对性明确的维生素制剂,然后再考虑以饮食调理。其中,一旦发现重症维生素A缺乏的角膜软化症、重症维生素B1缺乏的脚气病(伴有水肿的衰弱、手足麻木、四肢运动障碍、食欲不振等)、重症维生素C缺乏的坏血病(皮肤、粘膜大面积出血、血便)、维生素D缺乏所致手足搐搦症,应尽可能短时内给予超过正常量几倍的维生素制剂,只有手足搐搦症不得单独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或注射剂),必须同时给予足量的钙剂。
在本章的附表2中,已列出富含维生素A、B1、B2、PP、尼克酸、B12、C的食物、蔬菜,但未介绍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因此类食物较少,而且,一般儿童只要有足够时间在户外日光下活动,人体皮肤可以自行合成维生素D。母亲有软骨症或孕产期间有手足搐搦等症时,婴幼儿易患手足搐搦,此时应补给维生素D及钙剂。幼儿期的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表现为佝偻病(可见长骨头膨大,肋骨端膨大,呈串珠状,O型腿或X型腿、漏斗状胸等),主要在冬日较长或寒冷地区的幼儿常见。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正常婴幼儿每日供给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相当10微克,μg),成人100国际单位,孕妇、乳母400国际单位。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鲜或罐头鲭鱼、沙丁鱼等,每100g含维生素D200~1800国际单位;全蛋每100g含维生素D50~60国际单位,蛋黄含160~400国际单位。每100g牛奶所含维生素D低于4国际单位。
植物中所含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人工或日光)均可转变为维生素D2。富含麦角甾醇的香菇、榛蘑等均可为预防佝偻病的食品。
吉林单验方用榛蘑焙干为末,每日服5~15g,白酒为饮,治疗佝偻病(《中药大辞典》)。
(二)饮食宜忌
1、山楂为消导之要剂,萝卜健胃消食,均可煮食或煮汤饮用,或与谷类同煮成粥进食。
2、蔬菜、水果偏于疏利,鱼、肉、荤腥补虚力强,谷、豆、干果用之适量,补而不滞,消导、驱虫以后,宜先用谷类配合干果、豆类、莲子、芡实(鸡头米)、山药、扁豆、豆腐、栗子等煮服,或磨粉制成糕饼进食,食而能受,再渐加荤腥,先选用鱼肉、乳类、蛋类等,或用少量鸡肝、猪、羊、牛肝制成肝泥等较易消化者。再后,再加肉末、肉汤。最后恢复正常饮食。
3、异食癖、偏食习惯务必纠正,但不必过急,一般情况下,驱除寄生虫或纠正营养不良后,大多可以自然改正。
4、过于肥腻或煎、炸食品难消易滞,应禁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