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288页(3897字)
柿是我国传统果品,十九世纪后半期才传入欧美。柿在树上即使成熟,亦带有浓厚涩味,需经后熟作用,称为“醂”(lan,音览),然后才甜美可口。柿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盛产,南方也有不同种类出产。从霜后到春节前后,均可吃到鲜柿,再晚则不能久贮。华北、东北山区冬日,将柿冻结,可在寒冷季节远销外地。吃时将冻柿放在凉水中浸泡,不久外面结一层薄冰,敲去薄冰,内中即稀软可食的鲜柿。
柿以其形状、口味分为若干品种,《花镜》列举九种,伊钦恒列举圆柿、四棱柿、八棱柿、盘柿等四个系统。北京山区的圆柿常称为高装柿,个体较小,盘柿个体较大,而受欢迎,习称磨盘柿,销路最广。陕西关中一带的圆柿比北京高装柿个体还小,色淡,味不甚甜。
一般高装柿晒干,呈深黑褐色,表面有白霜,常压扁用绳或竹签串串售卖,称为柿饼,或干柿。柿饼甘甜无涩味,可以长期保存。其表面的白霜即柿霜。柿霜有令人愉快可口的甜味,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类成分。柿饼含较多的果酸、鞣质,应避免饥饿、空腹时大量食用,以免生成胃石。
柿子之蒂,即宿存花萼,称柿蒂,不能食,也是有名的药材。或称柿钱、柿丁、柿萼。
除果实外,柿根、柿树皮、柿叶、柿花等都可供药用。此外,采摘未成熟果实,捣烂制成的柿漆也可入药,但少用。
柿也是有名的“压咳嗽”果品。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说它“止血、治嗽,也可为助;”明人《食鉴本草》说它“润肺……消痰、定嗽”;《滇南本草》说它“润心肺、消痰嗽”:都是。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称为“果中圣品”,治产后嗽逆,气乱心烦,柿饼碎切煮汁饮。痰嗽带血,大柿饼,饭上蒸熟,每用一枚,批开,掺青黛一钱,卧时食之。青黛现为较少用的药材,需自中药店购买。后一方《验方新编》亦收,称“绵扎紧,饭上蒸熟,临睡时食,薄荷汤下,治咳嗽痰血,”而《卫生易简方》卷11治产后咳逆,气乱心烦则仅用干柿一个切细,水煮,呷服。《本草纲目》卷30引佚书《产宝》治产后咳逆,气乱心烦,用干柿切碎,水煮汁呷,与《卫生易简方》相似。可知青黛似非必用。《果蔬疗法大全》12治咳嗽多痰用柿饼6个,茶叶3g,冰糖15g,将柿饼放在罐内炖烂,倒入茶叶,拌匀食用。又,16,柿饼3个,加200ml水,煮后加少许蜂蜜,再煮1次,乘热服用,治感冒引起的咳嗽。同书38柿饼3个,水煎,冲蜂蜜服,治久咳不愈。又,柿饼2个,开挖去核,纳入川贝末9g,饭上蒸熟,一次食,日食2次。同书42治哮喘,用生柿子或干柿饼1个,放入青茶1.5~3g同煮,分1~2次服用,连续1~2周。
《滇南本草》:“水柿治咳嗽吐痰,或干柿烧灰存性,蜜丸,滚水下。”《验方新编》卷3治热咳,柿饼煎水服。《果蔬疗法大全》55治百日咳:胡桃肉2个,柿霜2g,生吃,每日2次。或柿饼2个,胡萝卜50g,冰糖15g,切碎蒸服,每日1次。或柿饼1~2个,生姜6g,将生姜切碎夹柿饼内,焙熟吃。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24:干柿润声喉,可水渍,常服之。
《良朋汇集方》治反胃,用陈柿饼为末,酒调服之。《救生集·神授秘诀单方歌》方法与此相类:“若人翻胃苦多时,干柿三枚捣似泥,姜酒调吞乘热服,此方神效少人知。”另处同方则称:“连蒂捣烂,用酒服甚效。”
《民间简易良方》治脾泄不止(泄泻,食物不消化),用柿饼烧红,放地上,碗盖住,候冷研细,米汤调服二钱(6g)。年久不愈者,三服痊愈。疳疾小儿腹泻,以柿饼烧熟,常食之。不独疳泻,《救生集》治小儿溏泄,用柿饼烧熟,食之即止。《果蔬疗法大全》173治寒泻如清水,用柿饼2只,蒸熟后加酒适量食之。同书381治小儿腹泻,用柿干50g炒黄,研末。每服2~ 3g,每日二、三次。
又,福建验方:治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各种痢疾、支气管炎:山柿子洗净,加水煮烂,滤出渣,将渣加水再熬,后去渣,合并二次滤汁,入铜锅中煮炼成膏,内服(无铜锅,可以搪瓷锅或不锈钢锅代替)。
《种杏仙方》、《救生集》均有方治肠风、脏毒、肠癖:用干柿饼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7g),米饮调下(《救生集》冲滚水饮服)。肠风、脏毒、肠癖都是大便下血:肠风,血在粪前,血色鲜红。脏毒,血在粪后,血色暗红。肠癖,大便血即出,喷流有力,或称血箭。《良朋汇集方》治远年下血方同,米饮送下。
《全国中草药汇编》验方:治痔出血、大便干结:柿饼适量,加水煮烂,当点心吃,一日二次。
《种杏仙方》卷2治血淋,用干柿饼,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
《民间简易良方》用柿饼三枚。焙干,研末,米汤调服。
《救生集》刀伤急救,用柿饼捣烂涂之,“血立止,伤口自合。”《民间简易良方》治血痢不止,用柿饼煎汤,日饮数次。
又,《证类本草》卷23唐慎微补引《圣惠方》“治耳聋鼻塞,以干柿三枚细切,粳米三合、豉少许煮粥,空心食之。”(传本《太平圣惠方》无此方)。
柿霜《本草纲目》卷30谓:“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咽喉口舌疮痈。”其实,宋代已有应用,《宝庆本草折衷》引《杨氏方》:“疗咽喉肿痛,以柿霜入药,含之最妙。”
又,《本草蒙筌》卷7:柿霜治劳嗽。《滇南本草》:柿霜治气膈不通,又,消痰止嗽。《随息居饮食谱》:“柿霜甘凉清肺。治吐血、咯血、劳嗽、上消,咽喉、口舌诸病甚良。”
福建验方:治呃逆,柿霜18g,分三次开水送下,每3小时一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方:治慢性气管炎,干咳喉痛,柿霜4~6钱(12~18g),温水化服,每日二次分服。
柿蒂以降逆、止呃逆着名。除古方外,单用柿蒂的验方也不少见:《救生集》卷3治小儿呃逆,柿蒂磨浓汁饮,即止。
《验方新编》卷4治气热呃逆,柿蒂煎水饮,即止。
福建验方:治呃逆,柿蒂七个,烧存性,研末调酒服。
又,《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呃逆不止:柿蒂3~5个,刀豆子五~六钱(15~18g),水煎服。
此外,《卫生易简方》卷3治哕,用柿蒂七枚,水一盏,煎半盏饮。《良朋汇集方》卷1治呕哕:柿蒂不拘多少,煎汤服之。
《种杏仙方》卷1治咳逆,用柿蒂,烧存性,为末,酒调服。
《奇效良方》柿蒂散治血淋:柿蒂,烧存性,为末,每服二钱(6g),空心米饮下。
柿叶:《救生集》卷4治臁疮:柿叶烧存性、川椒,共末,搽患处。
又,《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症,柿叶研粉,每服一钱(3g)。
柿叶以其含多种具生物活性的黄酮甙及大量维生素C而引起注意,据报导,日本学者(1979年)已自日本柿树叶中分离出降压的活性成分。1983年,我国学者黄树莲等报告,实验证明,柿叶的醇提物能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明显增加心冠脉血流量。上方可信。(广西医学1983;5(5):230~232)
又,1983年,周嘉善等报告,对3例长期西药治疗尿蛋白未能消失的慢性肾炎患者,在辨证中药处方基础上,每剂加入新鲜柿叶30g,均在服药二至四个月后,尿蛋白消失。说明柿叶配伍治疗肾炎蛋白尿有效。(中医杂志1983;24(6):79~80)
又有临床报告,秋季自然脱落之柿叶,洗净晒干,研细过筛,内服每次5~10g,每日三次,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包括胃溃疡出血、肺结核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肿瘤放疗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痔漏便血、鼻衄、眼底出血、红斑性狼疮出血、尿血、月经过多,均有一定疗效。也有人用经霜的柿叶干粉,早、晚各服3g,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一试。《果蔬疗法大全》79治咯血,柿饼焙焦,研末,每服2g,日服3次。
柿漆亦可降低血压,有实验证明。据介绍,日本也有饮用涩柿液治疗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经验。《现代实用中药》用柿漆治疗高血压,每次一至二匙,用牛乳或米汤和服,一日二、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