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科学—技术—生产”体系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页(1350字)

当代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内容的知识系统和特殊功能的生产力,它不再单单是“技巧”和“技艺”的别名,也不能简单归结为制造工具的智能体现。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化,技术和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了当代社会的生产组织体系——“科学-技术-生产”。这种体系决定了当代工程师要有新的观念、新的素质、新的能力。

1.技术和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紧密相关。同时,也要看到两者又有区别,各有特点,有不同的任务和研究规律。

一般说来,科学的任务在于有所发现,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增加人类的精神财富。技术的任务在于有所发明,利用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并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而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提高社会文明的水平。

科学活动的最高目的是解决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科学家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使认识上升到理论水平,所追求的是怎样使数据精确和原理完善。而技术活动的最高目的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工程师所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所追求的是怎样创造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科研工作的目标、程序、方法和结果,带有明显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一般来说,科学家的活动个体性较强,自由度比较大。技术工作的目标则比较明确,程序、方法也带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经济性,其结果也比较确定。工程师的活动多具有集体性,自由度比较小。虽然技术工作也需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但要受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法律因素、资源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制约。科学家需要着重考虑是否合理,而工程师则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去全面考虑其是否经济和安全等问题。

3.科研劳动和技术工作具有不同特点,因而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有区别。科学家要有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工程师来说,知识教育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样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各种业务能力的培养。当代工程师不仅要有设计能力、研制产品的能力和产品检验的能力,而且还要有经济分析、技术预测、技术决策等许多方面的能力。

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社会生产力,要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技术是科学物化的手段,是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运用,是从精神生产向物质生产的过渡。

4.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其标准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即都要从实践验证其是否合乎客观规律。科学知识有正确与谬误之分,其同国家、民族、区域无关。而技术活动的评价却比较复杂,不仅要考虑其科学性、可靠性、先进性,而且还要研究其经济性和适用性。技术工作的正确与否,要从它在生产系统、经济效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作用中加以考察。

现代技术的实质是科学物化的手段,是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技术的作用更加日益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