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系统分析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255页(1632字)

系统分析是为了对现有系统的改进和控制,或是为了明确新设计系统实现最佳过程的分析方法。由表2.1.2-1系统建立过程可知,在系统规划阶段,主要的是定义系统的概念,明确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目的和确定目标,同时提出系统应具备的环境条件以及各种制约条件。在系统设计阶段,首先对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其内容主要是建立各种可行方案,然后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项目包括目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及评价,最后确定系统设计方案,据此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第三阶段是制造与运用,对系统的设计中与系统有关的关键项目作必要的试验、试制和改进,并进行工艺设计。

表2.1.2-1 系统的内部设计和外部设计

由此可见,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建立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当系统中存在不确定的相互矛盾的因素时,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模型和进行仿真试验,为进一步决策提供必需的信息和依据;尤其是对技术比较复杂、投资费用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工程项目,系统分折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最优的系统设计方案,避免在实施时,大量返工和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系统分析的要素,有目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模型和评价标准等。其中,目的是决策的出发点。为了正确获得决定最优系统方案所需的各种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了解建立系统的目的和要求。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建立系统的根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才能进一步分析系统,设计系统。

所谓替代方案,就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可以构思出为达到同一目的的各种不同方案。例如,设计防空系统时,可以构思出地下防空设施系统方案,也可以设计出高炮射击系统,自然也可采用战斗机迎击方案。一般情况下,就是根据多种方案的利弊,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建立任一系统都需要投资,一旦系统建成后就会产生效益,所以,费用-效益分析总是用来作为选择设计方案的指标。而模型则是描述系统和过程的某一方面本质属性的,它是对客观世界抽象的表述,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同时还可以用比较方便的形式在决策之前预测出结果。要素中的评价基准,是评价各替代方案优劣的指标。评价基准一般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

系统分析的步骤如下:

1.问题的构成。当某系统提出之后,首先要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目标,说明问题的重点和范围,以便进行分析研究。

2.搜集资料。在问题构成之后,就要拟定大纲和决定分析方法,然后依据已搜集的有关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预测每一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定量说明各方案的优劣与价值。

4.判断。利用资料和模型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以便决定行动方针。

5.检验核实。以试验、抽样、试行等方式鉴定所得结论,提出应采用的最佳方案。

在分析过程中可利用不同的模型,在不同的假定下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比较,获得结论,提出建议。但是否实行,则是决策者的责任。整个系统分析的步骤大体如图2.1.5-1。

图2.1.5-1 系统分析步骤

上一篇:系统设计方法 下一篇:工程师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