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的代价和分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377页(5679字)
大量的事故会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除了人力目前尚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外,从原则上讲,这些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前已指出事故是意外发生的变故或灾祸。除了人为的有意破坏外,大部分事故是由于各种复杂因素造成的。
事故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代价是惊人的。其主要危害如下。
1.造成严重伤亡
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有些人因此致残,完全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据国际劳工组织(ILO)1986年1月宣布,全世界每年发生5000万次事故,平均每年有10万人死于工伤,另有15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尤其是一次恶性事故,死伤人员更多,给不少家庭带来不幸。
2.使财物遭受巨大损失
重大、特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惊人,一次恶性爆炸事故,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即直接经济损失,可以上亿元计。因事故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其它的间接经济损失,往往要比直接经济损失多3~4倍。1987年5月6日我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火灾,至6月2日才全部扑灭。据林业部扑火领导小组负责人于5月27日向中外记者介绍的初步统计和估算,不包括森林资源损失的数额和扑火救灾投入的人力物力,仅直接经济损失即达5亿元之多。
3.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并影响职工情绪和社会安定
工厂发生重大事故后,往往需要几个月的艰苦工作,才能使职工情绪恢复正常。
按照发生事故的场合,可将事故分类为7种。
1.工厂事故 主要有火灾、爆炸、各种机械损坏、职业中毒、工伤、职业病、坠落。
2.矿山事故 主要有塌方、瓦斯和煤尘爆炸、煤的自燃、矿井透水、窒息。
3.交通事故 飞机失事、火车脱轨、汽车相撞、轮船触礁、超载沉没、行人碰撞等。
4.森林火灾 由于雷击或吸烟、违章作业造成的火灾。
5.城市火灾 住宅、商店、公共建筑失火。
6.环境污染造成的事故 工厂有毒有害气体、废水的排放,废渣堆积,噪声。
7.家庭生活中的事故 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爆炸、溺水、使用家用电器时的触电、意外伤害、房屋倒塌等。
为了便于对各种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预防事故的措施,我国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规则》GB6441-86对各种事故进行分类如下。
1.事故类别
(1)物体打击
(2)车辆打击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及急件中毒,统称伤亡事故。损失工作日是指被伤害者失能的工作时间。失能伤害又可分暂时性失能、永久性部分失能和永久性全失能。如发生死亡则称为死亡事故。
2.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轻伤事故 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
①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
②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
③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烧伤、烫伤,虽非要害部位,但烧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
④严重骨折
⑤严重脑震荡
⑥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其它四指任何一指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者;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
⑦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趾以上者;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的残废可能。
⑧内脏伤害:指内部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⑨凡不在上述范围以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严重,可根据实际情况,参考上述各点,由企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查确定。
(3)死亡事故当时死亡或负伤后30天内死亡的事故。死亡1~2人为重大伤亡事故,死亡3人以上为特大伤亡事故。
3.事实上所有事故不仅会造成人体受到伤害而且同时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按事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将事故分为3类。
(1)一般事故 包括轻伤、一次事故多人轻伤、一次事故重伤1~2人、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的事故。
未遂事故是指发生事故的条件已经形成,仅由于侥幸原因,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
(2)重大事故 包括一次事故重伤2人或3人以上、死亡1~2人、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3)特大事故 包括一次事故死亡3人或3人以上、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由于发生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带来家庭不幸,而且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给国民经济和私人都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这就是一个工程师在减少事故方面所负有的责任。这里所提出的目标是减少事故而不是消灭事故。这是因为发生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人的因素又占重要地位。作为一个工程师的责任,是创造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便把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或把事故的严重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为了创造安全的工作条件,需要一定的投资并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技术改造。这些投资是否足以补偿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了说明这一问题,使用一些统计数字,有助于对事故的代价有更好的理解。由于缺乏我国在这方面的统计数字,本书只引用了两个美国有关事故代价的统计资料。所提出的两个资料的数据并不完全吻合,因为统计来源不同。一个资料来自美国劳工部的劳工统计局(BLS);另一个资料来自全国安全协会(NSC),这是一个私人的非赢利机构。1981年出版的《事故真相》报道了1980年在工作中的事故,包括农业但不包括私人住宅的事故,表5.1.2-1示出了在9680万产业工人中,由于工伤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死亡率和丧失劳动力的受伤人数。
表5.1.2-1 美国工伤事故
注:NSC的全面估计是根据全国卫生统计中心、州卫生局和州工业委员会;工人数是根据劳工统计局数据。
(1)工人是有报酬的雇用工人(包括雇主经理、其他享受工资的雇员)、自身雇用工人及无报酬的家庭工人,但不包括家庭服务员。
(2)每一类中每10万人的死亡人数。
(3)发生事故后丧失劳动力的人数。
(4)约有4500人死于车祸、另行20万人受伤。
应该注意1980年比1979年的死亡人数,在某些行业有所增加,而在另一些行业则有所下降,但与前十年相比较,各行业工人中的死亡人数大体上都是下降的。1912年估计有18000~21000名工人在工伤事故中丧生,而1980年为13000人。
付给丧失劳动能力工人的赔偿福利费,1978年总计超过8.5亿美元,包括2.7亿美元医药和住院费、5.8亿美元工资报酬。整个事故的代价包括医药费、工资、其它受影响工人失去工时的价值和火灾损失是23亿美元,平均每个工人242美元。
劳工统计局1978年的数据指出,制造业的死亡人数为1170人,而全国安全协会的数据为1800人。劳工统计局数据指出死亡人数比1977年增加3.5%。在讨论这些差别时,应该记住,任何一组关于死亡受伤或财产损失的数据是和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关的,许多受伤和大量的财产损失都不进行报告,因此统计数字是不完整的,可以肯定,统计的数字要少于实际损失。
有一点需要说明:企业为了减少事故,至少要花费等于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来改善生产条件。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只包括可计算因素造成的损失,而由于发生事故工人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生产率以及工人受伤后劳动能力降低等间接因素也应考虑进去。但对这些因素作出有实际意义的评价是非常困难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已认识到,为了减少事故而进行投资是必要的,其收益远大于投资。这是由于改善工作条件、实行安全生产所带来的好处、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率,而且还调动了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得到的收益要远远超过为减少事故而付出的代价。下面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
C.D.肖特(C.Donald Schott)为1979年12月号《职业安全》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某工厂的实例。该厂原来安全生产很差,劳动力中平均每65个雇员有背部严重扭伤的事例,有些人断指,不少人眼部受伤,前五年有1人死亡。此外,董事会对工厂生产中的混乱和损坏设备的数量也是不满意的。
董事会决定从困境中重新开始——建立一个新工厂并重新设计整个工艺。为实现这一目的,大约花了12.5万美元,但减少了5道工序,暴露在粉尘和噪声中的情况几乎减少到零,生产规模扩大了,实现了机械化,提高了工效,使单位消耗由40降低到3。
其结果是,每年总共可节约64500美元,营业扩大了,净收入增加。仅节约材料和工资,新工厂的投资在22个月内就可收回。
在杂志和期刊中,可以不断看到这样的成功事例。但是仍有许多企业领导人和经理缺乏远见,需要用事实来对他们进行说服。美国一个大化学公司由于采用了一个行之有效并能实现长期安全的方案,目前已收到降低工人赔偿费30%的效益,其数额高达每年700万美元。如果一个小公司花费1万美元,用来减少事故,由此每年可得到减少工人赔偿保险费5000元的效益,仅仅节约保险费一项,投资只用2年就可以收回,而所有其它好处尚未计算。
投资效果研究和投资效益分析是一切企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具,当然也适用于预防事故。现在有许多有关预防事故投资效果的书籍和文章,一个工程师往往可以通过投资效益分析,来证明为了预防事故而进行投资是值得的。只有用实际效益才能说服企业领导人采纳为安全生产进行投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