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会工作手册

什么是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阿拉伯工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会工作手册》第1093页(4066字)

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是在50年代阿拉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成立的一个阿拉伯地区性工会组织,其成员包括西亚和北非各阿拉伯国家的工会。1945年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之前,叙利亚工联曾通过决议,主张成立阿拉伯工联。同年10月,出席世界工联成立大会的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国的工会代表团,就成立了一个统一的阿拉伯民族的工会组织的问题进行了酝酿。1946年8月和1955年3月,巴勒斯坦工人协会和叙利亚工联分别作出决定,重申要求成立阿拉伯工联。1955年9月,叙利亚、黎巴嫩、埃及和约旦工会代表在大士革成立了阿拉伯工联筹备委员会,并委托叙利亚工联主席加蒂贝起草阿拉伯工联章程。1956年3月24日,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利比亚五国的七个工会组织的代表在大马士革召开了阿拉伯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阿拉伯工联的章程和纲领;选举叙利亚工联主席加蒂贝为阿拉伯工联主席,埃及工联主席凯末尔为总书记,正式成立了阿拉伯工联。它的总部设在开罗,主要任务是“摆脱以至消灭复国主义”,强调阿拉伯国家的工人应“团结起来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主张亚非大团结。1956年8月,阿拉伯工联组织了强大的声援活动,支持埃及政府和人民将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和抵抗英、法、以色列侵略的斗争。1957年和1958年,它又先后组织了声援约旦、黎巴嫩和伊拉克工人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群众运动。

1958年9月,成立了以阿拉伯工联和世界工联为主体的国际工会委员会并组织总罢工等活动,声援阿尔及利亚工人和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此外,阿拉伯工联还多次召开声援亚丁和巴勒斯坦工人和人民的国际工会会议。1967年“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丧失大片领土后,阿拉伯工联特别强调集中力量反对美国和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各国人民为恢复民族权利和收复失地的斗争。1976年3月,阿拉伯工联“六大”决定接纳突尼斯劳联、毛里塔尼亚工联和索马里工联为成员。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偕埃及工联主席等人访问以色列。1978年2月,阿拉伯工联在科威特举行特别代表大会,谴责萨达特访问以色列,决定停止埃及工联的会籍,将总部迁到大马士革。并将成立以来一直由埃及人担任的总书记职务改由利比亚工联的哈米德·贾卢德担任。埃及工联和突尼斯劳联的代表对大会谴责萨达特访问以色列和突尼斯当局镇压工人运动不满,先后退出会场;伊拉克、苏丹、索马里和毛里塔尼亚等国工会代表对大会的做法有异议也先后退出大会。在会议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部分别设在大马士革、开罗和巴格达的三个阿拉伯工联。1978年12月,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工会签署“联合行动计划”之后,总部设在巴格达和开罗的两个阿拉伯工联均自行消亡。1979年9月,阿拉伯工联在大马士革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谴责戴维营协议”的决议,公开支持推翻萨达特政府,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包括武装革命和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大会还谴责一些阿拉伯国家政府侵犯工会权利,呼吁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允许工人成立工会。大会再次选举哈米德·贾卢德为总书记并决定接纳厄立特里亚工人总联合会和阿曼工人工会总联合会为成员。1981年10月,阿拉伯工联在亚丁召开中央理事会会议,决定恢复突尼斯苏联的会籍,冻结苏丹工联的会籍。阿拉伯工联“七大”以后,阿拉伯世界包括巴解组织在内的国家之间和包括巴勒斯坦工联在内的一些国家两派工会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并有所发展,应在1983年召开的阿拉伯工联“八大”不定期推迟。1987年12月在被占领土上爆发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后,阿拉伯各国关系逐步改善,各国工会组织努力消除分歧。1988年5月,在阿拉伯工联、阿尔及利亚工联和利比亚工联调解下,巴勒斯坦工联在阿尔及尔召开了“八大”,确立了总部在突尼斯的巴勒斯坦工联的合法性,妥善解决了两个巴勒斯坦工联的问题。1988年10月和1989年4月,巴勒斯坦工联中央理事会先后妥善解决了两个约旦工联和两上也门工联的问题。同时还决定恢复埃及工联的会籍,接纳巴林和吉布提工会为会员。通过这一系列措施,1989年5月阿拉伯工联在阿尔及利亚召开了第八次代表大会,20个成员组织全部派代表团出席,大会一致选举原阿拉伯工联书记处书记、阿尔及利亚工联代表哈桑·贾玛姆为新的一届阿拉伯工联的总书记。这次大会为了声援被占领区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命名为“英勇的巴勒斯坦起义大会”。通过了有关巴勒斯坦问题的决议和给阿拉法特的致敬电,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国,决定在阿拉伯各处国工人中组织大规模募捐活动,并建立声援被占领区起义斗争的基金会。大会虽然恢复了埃及会籍,但仍重申谴责埃以戴维营协议,“谴责埃及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大会谴责分裂黎巴嫩的企图,支持黎爱国进步力量和黎工人、工会的统一,强调黎进步力量同巴勒斯坦革命和叙利亚之间战略联盟的重要性。谴责伊朗占领伊拉克领土。谴责把南部苏丹从苏丹分裂出去。大会呼吁全世界工人阶级的团结,反对帝国主义的强权和掠夺,反对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和军备竞赛。1990年9月,阿拉伯工联在突尼斯举行中央理事会会议,讨论海湾危机问题。会上发生严重分歧,埃及和叙利亚工会退出会议,其它成员国通过一项决议,谴责美国和西欧要求解除对伊拉克的经济封锁,要求在阿拉伯范围内解决伊、科问题。会议还决定派阿拉伯多国工会代表分头出访中、苏、法等国。代表团成员是伊拉克、约旦、巴勒斯坦、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国内工作繁忙,决定不参加。访问中国的代表团由伊、约、巴三国代表组成。其后,埃及工会于1990年10月在开罗另行发起了国际工会声援科威特会议。

成立时间为1956年3月24日。

会员有近1000万人(1989年5月阿拉伯工联“八大”)。分属20个会员团体: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及、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约旦、科威特、阿曼(流亡)、巴林(流亡)、吉布提。

其社会政治地位得到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支持。

其组织机构是: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每4年召开一次。中央理事会由会员组织各派两名代表组成,现有40名理事。书记处由中央理事会选举产生,共8人,设总书记、副总书记及6名书记。阿拉伯工联现在有13个产业工会联合会,即:石油冶金化学、运输、农业、纺织、食品、邮电、商业、建筑木材、银行保险金融、金属机械电力、造纸印刷、卫生保健、地方政府公务员。

总部所在地为大马士革。

机关刊物有:《阿拉伯工人》,阿文,月刊。

其主要政策有:主要实现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建立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社会。认为阿拉伯工人运动的统一是阿拉伯民族统一的一个主要因素。认为巴勒斯坦问题是阿拉斯工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阿拉斯民族的中心事业。只有在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包括返回家园、自决和建立独立巴勒斯坦国之后,中东才能实现公正、持久的和平。反对戴维营协议。支持不结盟运动,主张建立摆脱跨国公司剥削和帝国主义垄断的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支持亚、非、拉美各国人民反帝、反殖、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和种族歧视,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及国家主权的斗争。要求保障工会自由,特别是在那些至今仍拒绝承认工会权利的阿拉伯国家。主张加强阿拉伯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领导作用,在工厂实行工人参加管理和工人监督,增加生产,建设有利于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经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呼吁阿拉伯国家优先使用阿拉伯劳力,限制或停止使用跨国公司雇佣的外籍工人,维护在阿拉伯国家内流动的以及在西欧、美国工作的阿拉伯工人的权利和利益。关于海湾危机,阿工联要求伊拉克和外国军队分别撤离科威特和海湾地区,尊重海湾地区各国人民的主权和自决权。

其主要活动有:1982年3月,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与利比亚工联和非洲工会统一组织联合发起召开“声援巴勒斯坦、南非和纳米比亚工人和人民的国际工会会议”。1982年5月,与世界工联联合发起,在塞浦路斯召开关于“阿拉伯世界工会自由”的讨论会。1988年12月,在利比亚召开“纪念巴勒斯坦人民在被占领土上起义一周年,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国际工会会议”。在国际活动中同世界工联比较接近,但不参加任何国际工会组织。在涉及阿拉伯工人的共同性问题上,协调会员团体的活动。1990年12月,在非洲工会统一组织举行五大期间,参加会议的阿拉伯工联、世界工联、世界劳联和非工统四家的总书记就海湾危机举行会晤,一致反对海湾爆发战争,并发表联合公报,“要求确定伊拉克和外国军队撤出的时间表”,要求“尊重海湾地区各国人民的主权和自决权”、“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中东地区的所有决议”,包括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的决议”,并且“在联合国支持下,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中东地区所有争端,所有有关各方,包括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都有权参加会议”。

从50年代起,中国工会就与阿拉伯工联建立了联系。1982年3月,中国工会应邀派团出席了在利比亚的黎波里召开的“声援巴勒斯坦、南非和纳米比亚工人和人民的国际工会会议”。1988年7月,阿拉伯工联副总书记萨布里·巴德尔率团访华。1988年12月,中国工会应邀派团出席了在利比亚召开的“纪念巴勒斯坦人民在被占领土上起义一周年,声援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国际工会会议”。1989年5月,中国工会应邀派团出席了阿拉伯工联“八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