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硬结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185页(890字)

本病是由鼻硬结克雷白氏杆菌引起的鼻及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直接传染性。

〔诊断要点〕

一、好发于鼻、咽、喉及上唇等处。

二、典型损害为暗紫色或象牙色无痛性结节及结节融合而成的弥漫性肿块,坚硬如石。

三、可致鼻部及面容毁坏,并可引起呼吸道阻塞,病变延及支气管可引起窒息死亡。

四、病理变化 以浆细胞为主的肉芽肿,病变中有2种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构:(1)Mikulicz细胞,是一个大的圆形含有空泡的组织细胞,胞浆淡染,胞浆内可有许多鼻硬结克雷白氏杆菌。(2)Russel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为正常浆细胞两倍大的红色无核结构。

五、补体结合试验 90%以上阳性,可随治疗滴度下降,转阴。

〔治疗〕

一、全身治疗 选择合适药物应作菌株敏感试验。最常用的为链霉素及四环素。

(一)链霉素 每日1克,给药2个~3个月可明显好转,但治疗应维持1年左右。应注意耳毒性,定期作听力检查。

(二)四环素 开始每日2克,分4次服,3个月后减至每日1克,用至9个月。药物减量应根据临床、细菌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长期用药应注意其毒副作用。

另外,皮质类固醇激素在治疗初期与抗生素合用,可减轻炎症和防止纤维化的形成。

二、手术治疗 宜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已达到不活动的纤维化期进行。可矫正严重鼻道狭窄、鼻咽部狭窄及喉蹼形成。整形手术用以恢复鼻部和面部的外形与功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