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拨复位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57页(1460字)
一、适应症
1.肌肉、韧带附着部的撕脱骨折,如髂前上棘骨折、肱骨内外髁骨折、胫骨结节骨折等。
2.经关节面骨折,如胫骨平台骨折、肱骨外髁骨折、股骨内外髁骨折等。
3.关节内骨折,骨折块无软组织附着,手法复位难以奏效,如肱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胫骨平台棘骨折等。
4.经关节骨折而关节间隙有软组织或碎骨片嵌入,阻碍手法复位,可用骨圆针挑拨出嵌入物,有利于手法复位,如内踝骨折而骨膜嵌入骨折间隙。
5.腕关节脱位如月骨脱位,骨端呈交锁状态,可用骨圆针予以撬拨,解脱骨端交锁,使其复位。
二、操作方法
施术部位常规备皮、消毒、铺巾。按术前制定的方案,在C形臂透视下,经皮进针直至骨折块或骨折间隙,注意应避免损伤神经、血管、肌腱。
常用拨骨方法:根据损伤情况和骨折块移位改变,选择不同的拨骨方法,有些骨折尚需配合手法和牵引予以复位。
1.推挤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拨骨复位方法。骨圆针穿过皮肤,直接顶推骨折块,使之回复原位。推挤时应注意着力点和用力方向,一般用骨圆针尾端圆钝部顶推骨折块,以防穿碎骨折块。此法适用于肱骨内、外上髁骨折,肱骨小头冠状骨折的复位治疗。
2.撬抬法:骨圆针穿过皮肤插入骨折块或经骨折间隙至正常骨质内,以针尖端为支点,向上撬抬针尾,使骨折块回复原位。进针时,针尖端可稍高于尾段,使撬抬的范畴更大一些,充分发挥撬抬复位的功效,应争取一次复位成功,反复的操作可加重骨折块的破碎或损伤邻近正常骨质结构,此法适用于胫骨平台、桡骨小头等关节面的塌陷骨折。
3.杠杆法
(1)适用于关节脱位骨段呈交锁状:将骨圆针插入交锁骨段之间,利用杠杆力的撬拨,解除交锁状态,再配合手法使脱位骨端复位,如腕关节月骨脱位。
(2)有旋转移位的经关节骨折的复位治疗:将骨圆针刺入骨折块,利用杠杆力沿一定轴线纠正骨折块的旋转移位,如肱骨内上髁骨折、股骨内外髁骨折等。
4.撬拨法:适用于骨折间隙有骨膜等软组织或碎骨片嵌入物的解除:将骨圆针经皮肤刺入骨折间隙,将嵌入物挑拨出来,解除复位的阻挡,再配合手法复位,如内踝骨折等。
复位成功后,拔除骨圆针,将针眼用无菌纱布覆盖,用适当的外固定,保持骨折块的良好对位对线,也可直接使用作撬拨的骨圆针作内固定,将骨折块牢固固定。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术后应用抗菌素。
2.对施术部位及邻近组织结构要非常熟悉,禁止粗暴及盲目操作,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及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