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世界史学习手册

近代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世界史学习手册》第196页(5129字)

《武汉各高等学校历史系讨论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 刘新昌,江汉学报,1961年第1期。

《世界近代史为什么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而不从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韩承文,新史学通讯,1956年第12期。

《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克拉辛,历史教学,1957年第10期。

《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几个问题》 刘宗绪,北京师大学报,1981年第5期。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一些特征》 林举岱,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1期。

《经济结构与英国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关系》 周广远,世界历史,1982年第1期。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其意义》 林举岱,历史教学,1956年第8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 吴介民,红旗,1962年第23、24期。

《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 关勋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英国内阁的由来及首相的产生》 黎传综,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刘淑敏,齐鲁学刊,1984年第5期。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陈紫华,西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王养冲,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

《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 刘宗绪,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

《略论〈人权宣言〉的历史意义》 王德祥,世界历史,1979年第5期。

《试论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谭秉顺等,文史哲,1982年第3期。

《评罗伯斯庇尔》 赵瑞芳,思想战线,1982年第6期。

《试论热月政变的性质》 刘宗绪,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 王荣堂,历史教学,1959年第9期,

《论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和“彻底”》 金重远,复旦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论拿破仑专政和法国资产阶级强化国家机器的历史教训》 罗荣渠,历史研究,1979年第6期。

《论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及其胜负原因》 关文奎,绥化师专学报,1984年第3期。

《拿破仑研究的演进》 王养冲,世界历史,1979年第1、2、3期。

《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和神圣同盟的建立》 刘宗绪,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

《论“神圣同盟”》 维谷、李星,浙江学刊,1964年第1期。

《浅论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吕章,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0年第3、4期。

《独立战争前英属北美的土地关系》 乔明顺,《美国史论文选》,1984年。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刘祚昌,历史教学,1957年第1期。

《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 聂守志,史学集刊,1982年第3期。

《论谢司起义》 乔明顺,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

《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原因和性质》 王春良,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第2期。

《海地革命》 金重远,复旦大学学报,1980年第2期。

《试论西属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与英属北美殖民制度的区别》 乔明顺,《拉美史研究通讯》,1981年第3期。

《论西蒙·玻利瓦尔的世界历史地位》 罗荣渠,拉丁美洲丛刊,1983年第3期。

《空想社会主义是怎样发展到科学社会主义?》 魏宏运,历史教学,1953年第9期。

《共产党宣言的产生》 于奇,历史教学,1982年第5期。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张宏儒、张小雪,世界历史,1985年第5期。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地位》 张友伦,历史教学,1979年第3期。

《沙皇俄国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的三个阶段》 韩承文、徐云霞,世界历史,1982年第4期。

《1848年欧洲革命斗争经验对于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林举岱,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5期。

《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亦平,历史教学,1958年第10期。

《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 徐炽庆,江西师院学报,1964年第2期。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陶惠芬,外国史知识,1982年第4期。

《日本倒幕运动成功原因试析》 李家桂等,郑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3期。

《明治维新和明治政权性质的再探讨》 吕万和,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

《略论日本社会近代化》 刘天纯,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3期。

《1848年德国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张树森,内蒙古师院学报,1958年第1期。

《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丁建弘,历史研究,1981年第2期。

《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与埃姆斯电报》 唐承运,史学集刊,1985年第4期。

《试论普法战争中法国军事失败的原因》 李顿武,世界历史,1980年第1期。

《关于巴黎公社产生渊源问题的探讨》 洪韵珊,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2期。

《巴黎公社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 徐鸿武等,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

《巴黎公社内部的派系斗争》 郭明,史学集刊,1983年第1期。

《论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赵瑞芳,思想战线,1981年第4期。

《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特征》 邸文,历史教学,1984年第10期。

《农业资本主义的所谓普鲁士道路与美国道路如何具体简要的区别?》 刘君煌,历史教学,1954年第12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德国帝国主义的特征》 关勋夏,历史教学,1957年第8期。

《美国废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李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论美国内战的爆发》 郭宁林,郑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美国内战史若干问题浅析》 洪波,历史教学问题,1982年第1期。

《关于对林肯评价问题的讨论》 黄颂康,世界历史,1982年第1期。

《美国南北战争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浅探》 徐玮,北方论丛,1980年第1期。

《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形成》 严钟奎,中学历史,1984年第4期。

《略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郑如霖,华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

《论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特征》 万峰,学习与思考,1982年第6期。

《论欧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期和特点》 杨慧娟,世界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4期。

《论沙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范达人,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关于奴隶贸易对黑非洲影响问题的探讨》 吴秉真,西亚非洲,1984年第5期。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 陆庭恩,外国史知识,1981年第10期。

《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美国早期扩张主义思想的发展》 罗荣渠,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近代史上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武装侵略》 李春辉,人民日报,1964年9月18日。

《1905年俄国革命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陈正容,历史教学,1960年第2期。

《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及其特点》 刘天纯,历史教学问题,1958年第1期。

《均势和一次大战前二十年国际关系的变化》 光仁洪,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

《一战前夕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浅释》 闻云,史学月刊,1985年第3期。

《全面正确地分析一次大战中的战争与革命问题》 石森,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2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战役》 许盛恒,历史教学,1984年第1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结束的?康边停战协定的内容如何?》 刘心里,历史教学,1959年第2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中立”与参战》 史煦光,世界历史,1985年第10期。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策略》 关山海,中学历史教学,1985年第5期。

《第二国际破产的若干历史教训》 高放,湖南师院学报,1981年第11期。

《有关近代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心”问题的几点浅见》 徐炽庆,江西师院学报,1983年第1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