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树施肥手册

荔枝需肥特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果树施肥手册》第380页(5243字)

(一)荔枝营养特性 荔枝为亚热带常绿果树,为长寿乔木,主干粗壮,主枝粗大分枝多,绿叶层厚密,树高一般7~9米,树冠8~13米,也有20多米高的大树,需要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营养状况好坏,直接影响树势强弱与树龄的长短。

1.根系营养生长特性 荔枝除实生苗有主根外,高压苗无主根,侧根密集联结成根盘,须根网状并有菌根共生,根系一年四季没有自然休眠期,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与范围都较大。根系在年周期中有3次生长高峰期,其生长量除与土层深浅、地下水位高低,温度等条件有关外,还与营养条件密切相关。

荔枝生长发育期间要求高温多湿。对山地红、黄壤土,平地砂壤土,冲积土,甚至黏土都可适应,但以土层深厚、含大量冲积物、排灌良好、有机质20%以上、土质疏松、保肥力性能良好能促进菌根繁衍的酸性(pH5~6)砂壤土为好。

2.枝梢营养生长特性 荔枝通过抽发新梢更换结果母枝,一年中要抽发多次新梢,一般幼树年抽梢3~5次,10~20年生适龄结果树年抽梢2~3次,几十年的中老树年只抽梢1~2次。相同树龄,抽梢早迟、次数与长度均与树体的营养状况有关,营养充足的健状树,枝梢抽发早、次数多且时间长。

3.叶生长习性 叶为羽状偶数复叶,小叶2~4对互生或对生,叶寿命1~2年,老叶在新梢萌发期往往脱落,新老叶更替使荔枝消耗较多养分。

4.果实发育 荔枝为圆锥花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各阶段都有落果现象发生的可能,以幼果发育至绿豆大时的幼果期落果最严重,这一期落果也称生理性落果。据钟扬伟等(1983)观察,“糯米糍”营养状况不良时果实发育至第一阶段结束时落果率高达90%以上;进入种子发育期,养分缺乏会造成胚的死亡而引起第二阶段落果。据福建农学院调查,幼果期因营养失调,胚中途死亡率占54%~76%,他们用32P检查这期落果与缺氮磷有关,当磷素不足时,日间温度过高,失水过快,即使授粉受精正常的幼果也会落果;果实发育后期,营养物质大量转移并向果实中积累,若中期养分不足,就会在采果前发生第三期落果。因此,保证这阶段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是获得丰收的重要措施。

(二)荔枝需肥特性

1.各器官中矿质元素含量与分布规律 了解荔枝不同器官与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水平,是研究荔枝营养特点和合理施肥工作的基础。据梁子俊等(1984)测定,树体各器官中的三要素含量以花器官的氮磷钾含量普遍较高,叶片中含量其次,枝条中再次,根系中含量最低。钾在果树中含量特别高(表6-20)。在株年施氮1千克以内,各器官中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磷钾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表6-20 “陈紫”荔枝不同器官中三要素含量*

*以株年施N0.5千克、P2O50.5千克、K2O1.5千克为例。

吴定等(1985)对19年生“淮枝”不同器官及部位的矿质元素测定结果表明(表6-21),氮、钾、硼、钼在“淮枝”鲜果的果肉、果皮、种子三部分含量分配相对比较平衡。而磷的48.7%和铜的48%集中分布在果肉内。果皮除含有全果约1/3的氮、钾、硼、钼外,镁的49.6%、钙的97%、锰的88%、铁的61%、锌的73.6%都集中在果皮中,而果皮含水量只占全果水分的17%,这一特点说明荔枝果皮是各种元素集中分布的部位。

表6-21 “淮枝”不同器官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干物质平均)

*采样期,幼果5月29日,成熟果实7月2日。K用火焰光度计、其它元素用I.C.P测定。

另据倪耀源(1986)测定,幼果中以氮含量最高,与本测定结果联合起来比较,则幼果中氮>钾>镁>钙,嫩叶中氮比钾含量高2.75倍,比磷高8.4倍,还含有较高的钙、镁等元素;而在秋梢老叶中,除氮含量最高外,钙是仅次于氮的第二大元素,再次为钾、磷、镁;微量元素中以锰、硼较多地集中在梢叶中,铁、锌含量亦相当高,说明每年几次嫩梢抽发,需要多种元素的全面供应。

2.叶片养分含量变化动态 一般而言,叶片能较敏感地反应树体的营养状态,通过叶片营养成分分析来了解树体的营养成分变化动态,为制订施肥措施提供参考是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梁子俊等(1984)对生长在瘦瘠的低丘红壤土12~18年生“陈紫”荔枝树,在施中量肥(株年施氮0.5千克、磷0.5千克、钾1.5千克)的条件下,连续4年每年于3、4、5、6、7、8、11月份取树冠中部秋梢第二复叶的第二对小叶片测定其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动态变化(表6-22),结果表明:叶片中氮、磷、钾含量随不同生育期而呈波动状态,在年周期中以开花、幼果肥大期树体养分消耗最大,此期叶片中养分处于低值期,其中4月份由于开花和随后的大量落花,叶片氮含量降到最低值,5月份开始回升;叶片中磷和钾开花后也随之下降,并在5月份的幼果形成期的大量需要进一步下降到最低值。至7月份果实采收后,树体养分消耗得以遏制,此期叶片中氮、磷、钾都得到回升,至8月份由于抽发新梢的养分消耗,叶片中氮磷钾含量又都再次下降,其中钾含量降到低于花果发育期,成为最低点,说明新梢抽发消耗树体大量的钾。至新梢花芽分化前的11月份,叶片氮磷钾又都得以恢复积累并达到最高点,冬季是一年中树体养分最高最稳定的时期,蓄积充足的营养迎接来年花果发育之所需。

表6-22 “陈紫”荔枝不同月份叶片三要素变化情况(%)

(梁子俊等,1984)

从上述叶片养分含量动态变化不难看出,栽培上应在荔枝开花、果实肥大和秋梢抽发3个叶片养分低植期之前采取施肥措施、补充树体的养分消耗。

3.果实发育期叶片,果实养分含量与比例 荔枝果实发育期树体养分消耗大于积累,即是养分补充的关键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期。因此,进一步更详细地测定这一时期树体的养分状况乃十分有必要。

倪耀源(1986)测定了幼树与成年树、生长键壮与长势较弱的“糯米糍”与“淮枝”果实发育期间不同物候期的叶片与果实的氮磷钾含量,其结果从氮、磷、钾含量水平看:幼果期两个品种的叶片中氮磷钾均是壮树高于弱树,同一树势一般为“糯米糍”的含量高于“淮枝”(表6-23)。而幼果中氮磷钾含量与叶片的情况正相反,两个品种均是弱树高于壮树,尤其磷含量弱树比壮树高一倍多,同一树势一般也是“糯米糍”高于“淮枝”。对这一现象的解释,认为是弱树的幼果结实量少,叶片营养转移到果实中积存的相对量较多之故。从氮磷钾比例看:同一品种、壮树与弱树叶片中氮、钾比例很接近,而磷则不然,壮树叶片磷占的比值高,弱树占的比值低,而幼果中则是弱树占的比值高,壮树低。但两个品种、两种树势、幼果期的叶片和幼果中均以氮含量和所占的比例最高,钾其次,磷最低,说明荔枝幼果期以需氮最多,钾其次。

表6-23 不同品种幼果期叶片与幼果养分含量比例

(倪耀源等,1986)

随着果实发育,叶片和果实中氮、磷、钾含量与比例发生变化。当果实假种皮进入增厚阶段后,果实内矿质养分含量激增,至果实成熟期,果实内氮磷钾量达最高值,以壮树为例,此时果实中磷钾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尤以钾的比值提高幅度大而接近于氮。另一个明显的不同点是成熟期叶片中氮含量反较幼果期降低,磷几乎不变,钾却明显增加。与幼果期相比,成熟期叶片与果实仍以含氮量最高、钾其次、磷最少,说明荔枝果实成熟期仍不能中断氮的供应,钾的供应量更是大幅度提高(表6-24)。

表6-24 不同品种成熟期叶片与果实养分含量比例

(倪耀源等,1986)

对果树不同部位的氮磷钾含量与分配测定结果得知:由于种子发育程度不同,鲜果各部位氮磷钾含量比例发生了有趣的变化(表6-25),因为“糯米糍”品种种子败育而形成焦状果核,所以,两个品种果皮的氮、磷、钾含量相差不大,而果核与果肉中含量相差却很大。“糯米糍”果核中氮磷钾占全果的比例分别只有9.56%、5.73%和4.66%,而“淮枝”则分别为37.64%、30.06%和22.74%。果肉情况正相反,果肉肥厚的“糯米糍”鲜果肉氮、磷、钾分别占全果的47.37%、66.88%和63.6%,而大核肉薄的“淮枝”分别只占27.77%、44.22%和47.09%。测定结果还得知,荔枝果实成熟时氮主要在果皮和果核中,磷钾主要在果实中,说明了在果实皮核发育的前中期要注意氮的供给,而在中后期果肉肥大时要注意磷钾的供给,尤其钾的供给不可少。

表6-25 荔枝鲜果不同部位三要素含量与分配比例

(仿倪耀源,1986)

4.元素缺乏症状与营养诊断 氮:荔枝缺氮时叶片小,叶色黄化,叶缘微卷,新叶与老叶均易脱落,根系小,树势弱。

磷:缺磷时叶色暗绿,严重时叶尖和叶缘出现棕褐色,边缘有枯斑,并向主脉扩展。

钾:缺钾时叶片大小与正常差异不大,但色稍淡,叶先端灰白、枯焦,边缘棕褐色,逐渐沿小叶边缘向小叶基部扩展。

钙:缺钙时叶片变小,沿小叶边缘出现枯斑,造成叶边缘弯曲,根量明显减少。当新梢抽生后即大量落叶,严重缺钙的几乎全都会落光。

镁:缺镁时小叶明显变小,中脉两旁出现几乎呈平行分布的细小枯斑,严重缺乏时枯斑增大并连成斑块。

王仁玑等(1988)在福建赤红壤荔枝园,对20世纪20~30年生的“兰竹”丰产园分别选代表性植株30株,研究“兰竹”丰产的叶片营养元素适宜范围。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与年份,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显着差异(新复极差测验),其中,叶片氮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磷、镁、钙、钾变异系数依次增大。元素变异受许多因素影响,作者根据分析测定值的变异特点,考虑某些因素的可能影响(如大小年等)并参考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进行综合平衡后提出:“兰竹”荔枝丰产的叶片营养元素适宜诊断指标(表6-26)。叶片各元素适宜量范围的中值比为氮∶磷∶钾∶钙∶镁=1∶0.08∶0.57∶0.30∶0.12。鉴于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叶片营养元素存在明显差异,作者对现今常被采用的、通过生产性果园调查采样分析,来确定叶片营养诊断指标的方法提出了看法,即认为需要进行多点、多年的采样分析结果才能使所确定的营养诊断指标较为合理、可靠。

表6-26 “兰竹”荔枝丰产的叶片元素适宜量诊断指标*

(王仁玑等,1988)

*适宜量范围占180个样测定值的74%~86%。

梁子俊等(1984)在福建南安西林对低丘红壤12年生“陈紫”不同施氮量的叶片氮量分析测定并结合叶片色泽、新梢抽发等生育表现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认为:以树冠中部秋梢枝条第二变叶做为取样部位,其叶片含氮1.5%~1.7%,是荔枝氮素适量的营养指标。林可涛(1983)于荔枝花谢后10天测定叶片中养分含量状况,认为这期间叶片钾含量高低与坐果率有密切关系,当叶片钾低于1.66%(或钾<2%)时不能坐果。另据广西北流荔枝场观测,丰产荔枝的叶片氮为1.76%~1.78%、磷为0.254%~0.273%、钾为0.75%~0.92%。吴定尧等(1983)指出,老熟秋梢叶片钾含量0.4%为缺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