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疗法
书籍:实用正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365页(851字)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除罐中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着在施术的皮肤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一)罐的种类
1.竹罐 用直径3~5cm的竹子,制成8~10cm长的腰鼓形圆筒,一端留节做底,另一端做罐口,打磨光滑。优点是经济易制、轻巧,缺点是容易燥裂,吸附力不大。
2.陶罐 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罐口平滑,形如木钵。它的优点是吸附力较大,缺点是质重易碎。
3.玻璃罐 是由玻璃制成的,形如球状罐口,平滑。优点是材质透明,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充血、淤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缺点是容易破碎。
4.抽气罐 用青、链霉素药瓶,将瓶底切去磨平,切口须光滑,瓶口的橡皮塞须保留完整,便于抽气时应用。近来已发展成电动吸气罐。
(二)操作方法 火罐的操作方法是稳、准、快,有以下几种:
1.投火法 将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比较安全。
3.贴棉法 用1cm2的棉花片,片不要太厚,略浸95%酒精,贴在罐的中上段,以火柴点燃,罩在施术部位。
(三)适用范围 拔罐法有温通经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肩背痛、腰腿痛、落枕等风湿痹痛,也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