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花肝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简明禽病防治技术手册》第39页(1439字)
番鸭花肝病是1999年以来在雏番鸭中发生的以肝脏、脾脏上散布许多灰白色坏死小点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这些小点类似花点状,故称之为花肝病。
一、病原学
目前尚未能确定病原归属,多数学者认为是呼肠孤病毒。
二、流行病学
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广西、江苏等省的养鸭地区,是番鸭的一种新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3周龄雏番鸭发病。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10%~95%。发病急,散播快,几天内即可波及全群。本病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感染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天气炎热、潮湿等应激及环境卫生差可以诱发该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番鸭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三、临床症状
患病番鸭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厌食,排白色或绿色稀粪,两脚软弱无力,喜蹲伏,头颈无力下垂,病鸭常常由于怕冷挤成一堆,部分病愈鸭较消瘦。濒死番鸭全身震颤,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四、病理变化
肝脏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大小不均的白色至灰色的坏死小点,呈散在或弥漫性,从针尖到米粒大小,边缘不整齐,无光泽;脾略肿大,也可见如肝脏的类似病变和可见灰白色坏死点;多数病死番鸭肾充血、肿大,并有小点出血,疾病后期有灰白色小点出现;胰腺小点坏死,有时有出血点;肺充血出血,明显水肿,质地松软;显微检查可见大、小脑均呈淤血,实质变性,胶质细胞增生。
五、诊断与防治
1.诊断 除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来诊断该病外,还须与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和番鸭细小病毒病等疾病区分开来。该病极少有呼吸症状,而番鸭细小病毒病却有喘气症状;禽霍乱的肝上也密布灰白色坏死小点,但在脾脏和胰腺等器官无灰白色小点,另外,禽霍乱还具有心冠沟脂肪出血的特征性病变,花肝病则较少见;禽伤寒、禽副伤寒除了肝上密布灰白小点,还常常伴有心包炎等,而花肝病没有。
2.防治
(1)加强养鸭环境的清洁卫生及饲养管理工作。
(2)应用高免卵黄抗体进行临床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3)对1周龄内的雏番鸭注射接种花肝病弱毒、灭活疫苗,均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由于处在潜伏期的番鸭的肝和脾经常有典型坏死的病变,临床症状观察有时却很健康,当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到疾病后期,对这部分鸭群,应用抗花肝病卵黄抗体治疗作用一般。在临床上,花肝病的高发日龄同时也是番鸭细小病毒病和(或)鸭传染性浆膜炎、大肠杆菌病高发日龄,所以建议使用抗番鸭花肝病卵黄抗体和抗番鸭细小病毒病卵黄抗体二联抗体,并结合抗生素如硫酸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等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