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救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233页(2385字)

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六六六是最早的有机化学农药,由于它们的杀虫广谱性、急性毒性不大、残效长,所以在消灭伤寒、疟疾、疫等卫生工作和防治水稻与其他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上,曾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但由于这类农药使用后不易分解,污染环境,对生物造成危害,故目前不少国家对滴滴涕和六六六已限制使用或禁用。

五氧硝基苯为有机氯杀菌剂,为无色针状结晶,不溶于水,溶于苯、二硫化碳和氯仿。大白鼠口服急性中毒半数致死量为12g/kg。用于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灰腐病和菌核病等。但有机氯杀螨剂和杀菌剂对人急性毒性较小,一般不至于引起中毒。

此外,尚有不少含有机氯的混合农药,如有机氯加有机磷者有甲六粉(甲基1605加六六六)、敌六粉(敌百虫加六六六)、螟六粉(杀螟松加六六六)、除螟粒(1605加滴滴涕)等;有机氯加有机氯有889和粘虫散(均为六六六加滴滴涕)等;有机氯加氨基甲酸酯如西滴合剂(西维国加滴滴涕)。故发生意外中毒时,应详细了解所接触农药的具体品种,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

一、毒理

有机氯农药可经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吸收进入人体,因其对脂肪和类脂质有特殊的亲和力,因此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器官组织中脂肪和类脂质的含量。根据动物实验,长期摄入六六六,其中异构体的毒性依次为β、α、γ、δ,这是由各种异构体在组织内分布、相对的累积程度以及异构体从脂肪中游离出来的速度所决定。但急性毒性则γ最强;而α则急性、慢性和累积毒性均低;β急性毒性低,但慢性和累积毒性高;δ急性和慢性毒性均低,但对黏膜有刺激性。

据报道滴滴涕对人产生临床效应的最小剂量为6mg/kg,引起严重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为16mg/kg,估计对成人致死量为15~20g。生产六六六的工厂,空气中浓度为2~23mg/m3时,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肝功能和血象的变化,而在25~29mg/m3时,已有严重中毒病例发生。

二、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表现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消化道进入者,呕吐较明显)、全身无力、四肢酸痛、腹痛、共济失调、对外界刺激易兴奋、肌肉抽搐、震颤、阵挛性强直性抽搐(毒杀芬多呈癫痫大发作样抽搐)、有中枢性高热。有机氯对中枢的作用,可由兴奋转为抑制,故严重者继抽搐后常转入昏迷,有的抽搐后有短暂的精神障碍,如健忘或失去定向能力等。

(2)有机氯可引起中毒性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悸、憋气、心前区疼痛、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严重者可于中毒后数小时死亡。

(3)神经系统症状后常可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轻症者不经特殊治疗,常能自行恢复。

(4)短期内大量吸入者可致肺水肿及呼吸衰竭。

(5)有机氯对皮肤黏膜有局部刺激作用。眼被污染可引起剧痛、羞明、流泪等结膜炎症状。呼吸道吸入时可引起咳嗽、流涕、咽部肿痛。皮肤污染时局部可有瘙痒、烧灼感、红肿,或有丘疹、水泡等接触性皮炎症状。停止接触后多能自行消退,反复接触,可出现湿疹样变化。

三、诊断

主要根据接触史、毒剂侦检及临床各项表现综合考虑进行诊断。急性中毒的诊断一般困难不大,对有抽搐和高热的严重病例,接触史、胃内容性状(如毒杀芬的松节油气味)及尿衍生物的测定,对确定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预防

(1)运输、贮藏及使用有机氯农药时应注意个人防护,遵守操作规程,药物应专人保管,严禁与粮食、饲料等接触,以免误食与污染。

(2)严禁在茶叶、瓜果、蔬莱、烟叶、中草药等作物上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棉粮作物也应逐步减量使用有机氯高残留农药,更不应将六六六粉撒在厨房和宿舍的墙角、地面防虫。

五、治疗

有机氯中毒尚无特异性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

(1)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农药,接触中毒者,应立即离开现场,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或肥皂水洗皮肤。经消化道吸入者用弱碱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洗胃,洗胃后以非油类的轻泻剂导泻;眼被污染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咽喉污染用清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2)有神经症状(兴奋和抽搐痉挛)可用抗惊厥镇静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及苯妥英钠(后者尚有促进这类农药分解代谢的作用)。

(3)呼吸困难、呼吸停止应给氧和行人工呼吸。因有机氯农药可使心脏β-受体对肾上腺素过敏,故抢救时忌用肾上腺素,以免诱发心室颤动。

(4)对中枢性高热可用物理和药物降温(包括冬眠降温),如无其他感染征象,不必使用抗生素。

(5)肝脏损害时进行保肝治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