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万物的尺度
书籍:简明西方哲学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21页(596字)
古希腊智者派的代表普罗泰戈拉的着名命题,是他留下的三条残篇中的第一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意思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之分。他的看法曾受到柏拉图等人的批评。柏拉图说,普罗泰戈拉是把事物对他的“显现”与他的“感觉”当成一回事,事物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他所感觉到事物的那个样子。亚里士多德指出,照普罗泰戈拉的说法,如果没有动物即感觉的主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世界了。应该说这一命题确实夸大了个人的主观作用,过份强调了感觉判断活动的意义,并把感觉的相对性夸大成绝对性,以致从这一命题可以推出任何正反判断都是真的结论来,从而从相对主义走向了主观主义。
黑格尔从认识发展史的角度高度肯定了这一命题,说它“是一个伟大的命题”。普罗泰戈拉的命题,首先是突出了认识主体的地位,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其次,它继承了赫拉克利特万物皆变的思想,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发展。此外,这一命题在当时是针对“神意”说的,它不仅抬高了人的地位,而且具有约定论的含义,把政治、法律和道德起源看作既不是自然的,更不是神造的,而是人们约定的,可变的。所以这一命题堪称是一个“伟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