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狄亚克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32页(856字)
【生卒】:1715-1780
【介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自然神论者。生于格勒诺勃的一个贵族家庭,就读于格勒诺勃神学院,在圣许尔比斯和索尔明研究过神学。曾任天主教神甫和修道院院长。后放弃神职,为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撰稿。1758-1767年任巴马公爵之子裴迪南的家庭教师。1752年获得柏林皇家学会会员资格。1768年又获得法国皇家学会会员资格。
孔狄亚克的思想曾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通过伏尔泰的《哲学通信》,接受并发挥了洛克的经验论原则,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但他否定洛克的反省来源论,认为反省在原则上只不过是感觉本身。他把观念分为单纯的和复合的,感性的和理性的,但归根到底都没有超出感觉观念。他认为抽象的一般观念只是事物的相似点,只起对事物分类的作用。他认为本质、实体等名词毫无意义,因为人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性,只能就事物与我们的关系去描述事物,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否认天赋观念,把一切观念都还原为感觉。认为人的能力和习惯也都是后天获得的,统治人的远大眼光都是由他所处的局势决定的。只能根据经验来推理,哲学只能讨论根据经验而知道的灵魂状态,讨论经验达不到的关于灵魂在“无罪状态”和与形体分离之后的状态,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问题。他认为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是抽象的体系,莱布尼茨的哲学是假设的体系,它们都是从一般的抽象观念出发的,因而是错误的。只有经验的体系是从经验事实出发,逐步上升到一般,它才配称为真正的体系。
孔狄亚克的经验论思想,特别是他对洛克的反省和笛卡尔天赋观念论的批判,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但他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宗教问题上也表现出妥协性,承认上帝是永恒的、无限的、全知全能的。具有自然神论的特点。主要着作有:《人类知识的起源》、《体系论》、《感觉论》、《逻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