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代谢试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292页(1615字)

一、血清胆固醇测定

正常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为3.38~5.72mmol/L,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量的60%~80%,为2.34~3.38mmol/L。

临床意义:肝病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有如下变化:①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胆固醇酯减少,且肝细胞受损害程度愈重,胆固醇酯降低愈甚。急性肝坏死患者的血清胆固醇酯含量可减至极低,甚至消失,为预后恶劣的表现。肝炎恢复期患者,胆固醇酯回升。②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量升高,主要是游离胆固醇升高而胆固醇酯正常,如并发肝细胞损害,则胆固醇酯绝对量也降低。慢性胆道阻塞者胆固醇升高较急性胆道阻塞者更为显着。③肝硬变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多为正常,严重患者亦可降低,伴有胆汁淤积的病也可升高,胆汁性肝硬变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可高达26mmol/L以上;胆小管炎性肝硬变者可显着升高,有时可高达65mmol/L。④胆固醇/胆固醇酯比值的降低,提示肝细胞退行性变化(正常比值为0.6~0.8∶1)。

二、血清脂蛋白电泳的临床价值

血浆中脂类是与蛋白质相结合的,以可溶于水的脂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血浆中脂蛋白可通过电泳技术区分为原点、前β脂蛋白(前β-LP)、β脂蛋白(β-LP)、α脂蛋白(α-LP)4种。它们各自相当于超速离心的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肝脏是合成血清脂蛋白的主要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必然导致脂蛋白的改变:①α-LP(HDL)占脂蛋白总量的20%~40%。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时,不管患者病情轻重,多数均消失,若在病程第20~30d后α-LP重新出现,与血清ALT、Bil的下降呈明显负相关,标志病情较轻,如仍不出现或处于低值(<0.6nmol/L)则提示预后险恶,危重患者可至死不出现。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α-LP明显低于代偿期患者,濒临死亡者的α-LP多数在1mmol/L以下,临死前α-LP急剧下降,提示α-LP测定有助于判断肝硬变患者的预后。阻塞性黄疸患者如无明显细胞损害,α-LP多正常,有时可分出两条α带。②前β-LP(VLDL)占脂蛋白总量的13%~25%,在门脉性肝硬变和急性肝炎早期患者前β-LP往往降低,它随着病情的恢复也恢复正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患者往往存在前β-LP。③β-LP在门脉性肝硬变、胆汁性肝硬变、病毒性肝炎患者往往不降低。

目前,一般认为肝实质受损害时,由于载脂蛋白(ApoA)合成减少或干扰载脂蛋白与脂质的结合过程,肝制造α-LP和前β-LP能力下降,以致此两种脂蛋白在电泳上消失。α-LP和前β-LP染色深浅与肝损害程度成正比;中度肝损害,前β带消失,严重肝损害时α带也消失,故认为α带存在与否对急性肝病是敏感的预后指标。在阻塞性黄疸患者,如有前β-LP存在,有时可出现两条α带。由此有助于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

三、脂蛋白X

正常人的血清中绝对不出现脂蛋白X(LP-X),它是一种异常的低密度脂蛋白。目前认为,LP-X是脂蛋白中唯一具有临床意义的识别胆汁淤积的标志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肝外胆汁淤积患者对其敏感性为100%,肝内胆汁淤积患者对其敏感性为97.7%,而无胆淤积的各种肝病患者仅有2.3%的假阳性,其特异性较ALP、γ-GT为高。

LP-X可分为三种亚型:LP-X1、LP-X2、LP-X3。亚型含量不同,对确定各种肝胆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有帮助。在肝外胆道梗阻患者经手术解除梗阻后,LP-X2下降较LP-X1为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