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上胞下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38页(1306字)

因上胞不能自行提起,掩盖部分或全部瞳仁而影响视力者为上胞下垂。有单侧双侧之分,先天与后天之别。古代文献尚有“睑废”、“侵风”、“雕目”、“目睑垂缓”等名称。

【发病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后天脾虚,中气不足或肝虚血少;或风邪外袭胞睑;或外伤损及筋脉,引起眼胞肌肉筋脉松弛,均能引起本症。

【辨证分型】

上胞下垂轻者上睑半掩瞳仁,重者遮盖整个黑睛,眼肌无力睁开。患者一般都有头晕、腰痠、精神疲乏、食欲不振、面色少华、脉虚无力症候,如属突然发病,多属风邪或外伤引起。

【治疗】

治则:疏风和络,益气升阳。

1.体针 取穴:攒竹、丝竹空、阳白、腰、合谷。风邪客睑加风池、列缺;脾虚气弱加足三里、三阴交;肾元不足加肾俞、命门、关元。方法:捻转补泻,补虚泻实,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皮肤针 取穴:沿患侧头部足太阳经、足少阳经及眼轮匝肌之穴位。方法:用皮肤针自上而下,自内向外叩刺,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

3.水针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方法:每次选同侧2穴,每穴注入黄芪注射液2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4.耳穴 取穴:眼、肝、肾、交感、皮质下。方法:用王不留行籽压贴在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按压20次,3日换1次药籽。

【现代临床举例】

取攒竹、阳白、鱼腰,配足三里、三阴交、太阳、四白,复视加睛明、风池。每次选4-5穴,轻刺激,各穴交替使用,每日1次,足三里、三阴交针后加灸。10次为一疗程。(裘沛然等,新编中国针灸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57)

【古代文献选录】

《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热则筋纵,目不开。”

《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瞑……补足外踝下留之。”

【备注】

(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由动眼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外伤、沙眼等引起者,针灸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须进行病因治疗,有手术指征的应早期手术。

(2)在针灸的同时,配合内服中药可提高疗效。

上一篇:偏视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