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和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359页(6998字)

(一)孕妇的营养和膳食

自受孕开始,经过分娩直到哺乳结束,妇女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发生一系列变化。同时,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也主要来自母体。孕妇和乳母的营养失调或不足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婴儿的正常发育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孕妇、乳母的营养和膳食必须加以调整,以便适应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体本身特殊的生理状况,充分满足胎儿和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保障母体的健康和胎儿、婴儿的正常发育。

1.孕妇的营养需要 可概括地将妊娠期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0~3个月):胎儿发育较慢,需额外增加的营养素并不多。②第二阶段(4~6个月):胎儿生长较快,孕妇应增加一定量的营养素。③第三阶段(7个月到分娩前):胎儿生长迅速,需消耗和储备大量的营养素。如供应不足,孕妇和胎儿均将受到损害。孕妇的营养需要如下:

(1)能量:妊娠期间能量的增加是为了满足胎体生长发育、母体组织增长、母体蛋白质和脂肪贮存及代谢增加的能量需要。但妊娠期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应以保持平衡为原则,过多地摄入能量对孕体并无益处,一般可根据定期测量孕妇体重的增长来评价和判断能量的摄入是否适宜。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修订的膳食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自孕中期,即妊娠4个月开始每日增加能量摄入量200kcal(0.84MJ)。

(2)蛋白质:妊娠期母体内有大量的氮储留,其中除20%~25%用于胎儿的生长、胎盘的发育以及子宫和乳房的增长肥大外,约60%~75%用于子宫以外的其他组织的储留,供分娩后、泌乳期补充大量氮的消耗。如孕妇的蛋白质供给不足,除影响母体的健康外,对胎儿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和推荐的妊娠期蛋白质增加量是:妊娠早期为5g/d,妊娠中期为15g/d,妊娠晚期为20g/d。除了数量保证外,还要保证优质的动物及豆类蛋白质的摄入至少占1/3以上。

(3)钙:在妊娠期,有大量的钙在母体内储留,以供胎儿骨骼和牙齿生长发育之用。此种储留过程在胚胎骨骼钙化之前已开始进行。因此,必须向孕妇提供足够数量含钙丰富的食品。

在妊娠第一阶段(0~3个月),母体中钙和磷的储留极少;第二阶段(4~6个月)也不多;第三阶段(7~9个月)则有大量的钙磷储留,平均每日可储留钙300mg,除满足胎儿的需要外,尚有部分贮存在母体内,以备哺乳期用。如果在妊娠最后3个月,孕体钙摄入量不足,将影响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这时孕体骨钙将被动用以满足胎儿的需要。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中期的妇女每日摄入钙量为1000mg,妊娠后期每日为1200mg。含钙丰富的食品有奶类、各种豆类、芝麻、花生及其制品、干小虾(虾皮)以及绿叶蔬菜。小小虾煎炸后连同鱼骨和虾皮食用或用骨头煮汤亦可得到一定数量的钙。此外,由于我国膳食特点,含钙食品不多,孕妇尚应补充钙制剂。

(4)铁:妇女受孕后,铁的需要大量增加。在整个妊娠期,约有300mg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还需要500mg左右用于增加血液容量和红细胞数量,每日经常消耗1mg,整个妊娠期共约250mg,分娩时出血约消耗250mg。所以,在全部妊娠分娩过程中,孕妇消耗铁的总量至少在1g以上。为了保证这一需要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中期妇女的膳食摄入量为25mg/d,妊娠晚期为35mg/d。含铁丰富的食品有各种动物肝脏和血液、蛋黄、大豆、芝麻、芝麻酱和各种绿叶蔬菜。但食物中所含的铁大部分不易被机体吸收利用,故除通过食物摄入铁外,孕妇还可服用铁剂,一般每日可通过服用硫酸亚铁或其他制剂来摄取30~60mg的铁。

由于胎儿的发育在妊娠期第三阶段(7~9个月)最为旺盛,故在妊娠的最后20周补充铁质格外重要。此时孕妇每日实际吸收的铁为6~7mg。

如膳食中铁供给不足,可使孕妇贫血。孕妇严重贫血易引起早产或使出生婴儿的体重低于正常(足月小样儿)。贫血产妇对大出血的耐受力较正常产妇为低,易导致出血死亡。贫血孕妇应早日通过食物和铁剂补充铁。

(5)锌:锌是很多酶的组成成分,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必须由含锌的酶催化。胎儿期和婴儿期是人类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最旺盛,因此孕妇需要通过食物摄入较多的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的第4个月起锌摄入量为16.5mg/d,比非妊娠期妇女增加5mg/d。孕妇的膳食中如缺乏锌,胎儿易出现畸形,子代出生后,智力和情绪可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6)脂溶性维生素:在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等脂溶性维生素中,以维生素D对孕妇最为重要。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和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如前所述,孕妇需要有大量的钙在体内储留,因此,对孕妇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保持钙代谢的平衡。

如果妊娠期妇女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不良,并可导致新生儿手足抽搐和低钙血症及母体骨质软化的发生。孕妇应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并多接触充足的阳光。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日照较短,或孕妇室内生活工作的时间较长,可考虑补充维生素D制剂。但母体在孕期补充过量的维生素D可导致中毒,故妊娠期妇女补充维生素D时应慎重。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妊娠期妇女从妊娠的4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0μg。

维生素A缺乏可能与早产、发育迟缓以及低体重儿的发生有关。然而,维生素A摄入过量时也可引起中毒,还有导致先天畸形的可能。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补充维生素A,妊娠早期为800μg视黄醇当量/d,妊娠中、后期为900μg视黄醇当量/d。孕妇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肝脏、肾脏、蛋黄和含胡萝卜素丰富的新鲜绿叶蔬菜。

(7)水溶性维生素:在水溶性维生素中,首先应考虑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

维生素B1是羧酶系统的辅酶,参加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其摄入量应与能量摄入量成正比,一般每摄入4184kJ(1000kcal)能量应摄入维生素B10.5mg。妊娠期的母体能量代谢增高,摄入的能量增加,故维生素B1的摄入量亦需相应增加。若孕妇摄入的维生素B1未能满足机体需要,可出现脚气病。在主要食用精白米,副食品又不甚丰富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少吃过分精白的米面,多吃粗粮杂粮和各种豆类。我国建议妊娠期妇女维生素B1摄入量为每日1.5mg。

维生素B2是黄素酶的辅酶,广泛参与人体中许多代谢过程。妊娠期代谢旺盛,故妊娠期维生素B2的需要增高。其推荐摄入量也应按摄入的能量计算,每摄入4184kJ(1000kcal)的能量,应摄入维生素B20.5mg。虽然很多食品均含有维生素B2,但含量并不特别丰富,且很容易被破坏损失。我国人民一般膳食中的维生素B2也不充裕,因此妊娠期应格外注意。要多吃动物肝、肾、蛋类、奶类、各种新鲜绿叶蔬菜和豆类。我国建议妊娠期妇女维生素B2摄入量为每日1.7mg。

维生素C对胎儿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维持造血系统的功能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均有促进作用。在妊娠期,胎儿必须从母体取得大量的维生素C,以致母体血浆中维生素C的含量逐渐降低,至分娩时仅为受孕初期的一半。多吃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对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很有好处。我国建议维生素C摄入量在妊娠中、后期均为每日130mg。

维生素B6是体内许多酶系的辅酶,参加多种代谢过程,特别是在核酸的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可缺少的。给妊娠期妇女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6非常重要。虽然一般情况下不易出现维生素B6缺乏,但由于孕妇的生理状况特殊,应加注意。维生素B6含量较多的食物是肉、鱼、蛋、奶、粗粮、蔬菜、豆类等。我国建议妊娠期妇女维生素B6适宜摄入量为每日1.9mg。

叶酸对造血功能特别重要。孕妇造血功能旺盛,同时尚需满足胎儿的需要,若叶酸缺乏,可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妊娠早期叶酸缺乏已被证实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由于畸形的发生是在妊娠的头28天内,因此叶酸的补充时间应从孕前至少一个月起。各种绿叶蔬菜、动物肝脏、鱼、肉、蛋类、豆类均含有叶酸,其中肝脏较为丰富。我国建议妊娠期妇女叶酸摄入量为每日600μg。

2.孕妇的膳食调配 为了适应孕妇的各种生理变化,充分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要,对孕妇的膳食应进行适当的调配。

在妊娠初期(0~3个月),胚胎发育缓慢,每日仅增重1g左右,故孕妇的膳食在量方面可不加改变。但此时孕妇常有恶心、呕吐等妊娠反应,应少吃多餐,尽量选用清淡、易消化、味酸等孕妇爱好的食品。酸味凉拌菜或水果可刺激食欲,并可防止便秘。此时可多吃富含维生素B1的食品,以增强消化功能。必要时可口服维生素B1片剂。有时可吃烤馒头片或面包干,对减少恶心、呕吐有一定的好处。

在妊娠4~7个月时,胎儿的体重增长渐快,平均每日增重10~20g,同时,母体也开始储留蛋白质、脂肪、钙和铁等重要营养素。此时应多吃鱼、肉、蛋、奶、豆制品、粗粮、杂粮和新鲜蔬菜等。海带和海产食品亦应适量食用,以补充碘。

在妊娠7~10个月,胎儿生长的速度已达高潮,约一半的体重于此时期内增长。胎儿体内的铁、钙和蛋白质在此期大量地储留,供给的食品应较丰富。食盐和酱油应适当减少,以防浮肿。

(二)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1.乳母的营养需求 乳汁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全部来自母体,为了保证乳汁的质量,乳母的营养素摄入量要适当增加。

(1)热能:母体产乳的热效率约为80%,按每日泌乳量850ml计算,乳母为泌乳需要增加712kcal的能量,其中一部分可来自孕期储存的脂肪,但哺育婴儿操劳、基础代谢率比非孕妇女高10%~20%、乳腺泌乳活动、授乳等都要消耗能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能量的摄入量为在原劳动类别的基础上增加500kcal。由于乳母孕期脂肪储备量、泌乳量均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能量摄入量也要因人而异,体重仍可作为能量是否足够的指标,为了防止肥胖,产后6个月应恢复到孕前体重。

(2)蛋白质:膳食中蛋白质不足时,虽然乳汁中蛋白质含量可能变化不大,但乳量减少,同时还要夺取母体组织的蛋白质,以保证乳汁蛋白质的含量,膳食蛋白质严重不足或质量差时乳汁的质量也差。全天乳汁中含蛋白质12.5g,蛋白质的转变效率为70%~80%,需要摄入16g蛋白质,考虑到有些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较低及个体差异,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乳母蛋白质的摄入量为在原劳动类别的基础上增加20g。

(3)脂肪:人乳中脂肪含量变化较大,如小儿吮乳活动可使乳中脂肪含量增加,乳母摄入脂肪少于1g/kg体重时,不仅乳中脂肪含量减少,泌乳量也减少。膳食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与乳汁中脂肪成分有密切关系,如乳母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较多,乳汁中不饱和脂肪酸也增加。如果乳母膳食中75%能量由碳水化合物供给,乳汁中由碳水化合物合成的中链脂肪酸增多,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当脂肪的能量占总能量的27%时,乳脂才正常。

(4)无机盐:乳汁中钙含量一般较稳定,如哺乳期钙供给不足,就会动用母体钙贮备,以维持乳汁钙含量的稳定。钙供给严重不足时会动用乳母骨骼和牙齿中的钙,轻者使乳母腰酸腿痛,重者使乳母患骨质软化症。乳母膳食中要有充足的钙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和维持乳汁钙的恒定,每日应供给1200mg以上。人乳中铁含量低,而且乳汁中铁含量与乳母的血清铁无相关性,因为铁很难通过乳腺。全天从乳汁中分泌的铁为0.5~1.0mg,按铁吸收率为10%计,乳母需铁较非孕妇女多,故适宜摄入量为25mg。虽然增加乳母铁的供给不能使乳汁中的铁含量增多,但可以使乳母血清铁的水平升高。为了补偿分娩过程中丢失的铁,纠正贫血,除增加铁的供给外,产后还要使用铁剂2~3个月。

(5)维生素:为了促进乳汁分泌、保证乳汁成分稳定、维持乳母健康,各种维生素均要增加。

维生素A能少量通过乳腺,为保证乳汁中有足够的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定为1200μg视黄醇当量。

人乳中维生素E的含量高于乳,本来缺少维生素E的乳母,大量摄入维生素E可使奶量增多。

补充维生素D对乳汁中的含量影响不大,故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与非孕妇女相同。

乳中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可迅速地随乳母膳食中相应维生素含量的高低而变化,为了保证乳汁的质量,并与能量的摄入相适应,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均较非孕妇女多。

2.乳母的膳食安排乳母的膳食除要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要满足正常泌乳的需要,因此,应予以合理的安排。

分娩过程中产妇消耗的能量较多,但由于疼痛、紧张等原因,摄入的食物不多。为补充分娩过程的消耗,并为哺乳做准备,产后需要补充营养。但由于胎儿娩出后,腹内压迅速下降,腹部和骨盆部的肌肉松弛,肠道蠕动缓慢,加上此时身体较虚弱,产妇的食欲较差。这种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要妥善解决:此时应供给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的食物,如鲜牛奶、豆浆、米粥、蛋花汤、蒸蛋羹、鸡汤、鱼汤、骨头汤、芝麻糊、肉汤面等,以后根据产妇的胃口逐渐增加食物的品种和数量。胃肠功能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供给的食物不宜太油腻。

随着食欲的好转,应注意增加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丰富、脂肪适宜的食物,如奶、蛋、鸡、鱼、虾、黄鳝、牛肉、肉、豆制品等,但也不要过荤,蹄膀等动物脂肪含量多的卤菜要限食,也不必注重食物是否“名贵”,其实,海鲜、老鳖、螃蟹等价格贵的食物在营养上并无什么特别之处。食物的搭配要合理,粮食、蛋类、肉类、豆类、奶类、蔬菜类均要各占一定比例,以保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能满足需要。要注意多喝汤汁,以利泌乳,常喝红糖水、骨头汤、排骨汤、炖鱼汤、鸡汤、牛奶、海带鸡蛋汤、西红柿蛋汤及各种菜汤都是补充水分、促进乳汁分泌的好方法,注意既喝汤,也吃渣。每天以4~5餐较适宜。要忌食生冷、辛辣、油炸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痔疮等。要注意整个哺乳期营养的均匀性,产后滋补切勿过量,否则,既浪费钱财,又有损健康。有的地方有“坐月子”时每天食用很多鸡蛋的习俗,甚至一次就吃十几个鸡蛋,应该避免。其他动物性食品食用过量也不利于产后体型的恢复,引起肥胖,还会使乳汁中脂肪含量过高,导致婴儿肥胖、腹泻。

下面推荐的每天平均摄入的食物量可作参照:

主食类:450~500g;

豆类:50~100g;

蛋类:100~150g;

奶类:300~500ml;

畜、禽、鱼类:150~200g;

蔬菜:500~600g;

水果:250~500g;

烹调用油:30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