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医嘱手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临床医嘱手册》第79页(571字)

说明:(1)服用泼尼松后,多数患者出血症状很快改善,血小板多在1~2周内上升,2~4周达缓解,缓解后泼尼松原量使用1~2周,再逐渐减至维持量5~10mg,每日或隔日1次,使用3~6个月。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判断,至少应在足量用药4~6周后方能作出初步结论。

(2)rrP确诊后,应根据患者血小板数和出血程度选择治疗措施:①对血小板>50×109/L,无出血或仅有轻微出血症状的患者,可不治疗,随诊观察,或予非激素类一般性药物治疗;②对有严重的黏膜出血或颅内出血,或疑有颅内出血,血小板明显减少[<(10~20)×109/L]者,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出血:首选大剂量皮质激素静滴(地塞米松10~20mg/d,或甲基强的松0.5~1g/d,连用3~5天后改口服泼尼松),必要时辅以血小板输注(4~8单位/次),无效者予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gG 0.4/(kg·d)×5)。如上述措施无效,可考虑急诊脾切除术。

(3)慢性ITP患者,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治疗措施,力争达到安全血小板水平。首选皮质激素,无效者改用或加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行脾切除术。脾切除是目前治疗慢性rrP最有效的方法,缓解率约70%。

上一篇:过敏性紫癜 下一篇:临床医嘱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