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病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兽医微生物实验诊断手册》第644页(2526字)

本病毒原属虹色病毒科,现已分出。它能感染各种,我国尚无此病,应严防传入。病毒子直径约为175-220nm,二十面体对称,壳粒数大概是812或更多,成熟病毒子具有囊膜。

一、样品采集

在病、死猪的淋巴结、骨髓、肝、脾和肺等器官组织和血液、体液以及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含有多量病毒。病毒常积聚在细胞浆内。初次分离,常取脾、淋巴结或血液作样品。

二、病毒分离

(一)细胞培养 多数毒株能在健康猪的白细胞或骨髓原代细胞培养中繁殖,产生或不产生细胞病变,可用血吸附试验加以证实。适应之后,也能生长于猪的其他组织细胞、肾细胞和一些传代细胞系,如BHK-21和Vero细胞。

(二)鸡胚接种 本病毒可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某些毒株,特别是猪/交替通过兔体适应株,常可在6~7天内致死鸡胚。

(三)动物试验 家猪是唯一能感染发病的动物;疣猪(Wart hog)和其他野猪可被感染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毒能在某些蜱中繁殖,并经卵传代;这些蜱可能是一种传播媒介。

三、血清学试验

(一)血吸附和血吸附抑制试验 本病毒未发现血凝素,但有血吸附现象并可被抗本病毒的免疫血清所抑制。在实际应用中,白细胞培养的血吸附试验可用于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区别诊断。

1.从正常猪采集脱纤血。

2.用无菌纱布过滤血液,然后以2000r/min离心沉淀30min,吸出血清并作保存。

3.用广口吸管吸取白细胞,将其再悬浮于3/4上述保存的血清中。

4.加入抗生素并以每管1ml的量分装于细胞培养管。

5.在37℃培养至少24h。这种培养管一般都含有足够的红细胞,以供吸附之用,不必外加。

6.接入病料悬液(20%脾悬液0.2ml),再培养24~48h。

7.检查白细胞表面是否有红细胞被吸附。

8.本试验的特异性可用血吸附抑制试验证实。

普通的血吸附抑制试验不适用于本病毒的检测,因为该病毒的生长能很快就克服抗血清的抑制作用,必须将方法略加修改。具体的方法如下。

1.以0.1ml内含不少于105HAd50的非洲猪瘟病毒接种在3天龄白细胞培养中。

2.培养24h或直至大多数白细胞都出现血吸附现象。

3.用2ml蒸馏水洗涤培养物,使红细胞溶解。

4.吸出水分,加入1ml二倍系列稀释的待检血清(先在56℃经30min灭活),每一稀释度接两管。以稀释培养基代替待检血清作为对照。培养于37℃经1h。

5.每管加入0.1ml2.5%的猪红细胞悬液,培养30min,检查结果。血清的血吸附抑制效价,与猪的免疫力无相关性。亦可用已知抗血清检测所分离的可疑病毒。

(二)琼脂扩散试验 亦可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检测抗原时,可采取一小块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肾或脾置于琼脂板的小孔中,以已知抗原作为对照,已知抗血清放在中间孔内。24~48h后,可检查沉淀线作出判定。用已知抗原亦可检测试样血清的抗体。一般用经特异性标化的、感染本病毒的Vero细胞培养的细胞碎片作抗原。

(三)补体结合试验 可用于检测猪血清中的非洲猪瘟抗体。以感染的猪肾细胞培养液制备抗原。可用稀释甲醛液处理猪血清以除去其亲补体活性(Procomplementary actiVity),加入少许正常牛血清以增强对低抗体效价的检测。一种修改的方法是在豚补体中加入5%新鲜而不灭活的牛血清。抗原则由感染的肝或脾制备。先以丙酮-醚处理,除去组织的非特异性活性。补结抗体的效价,也不与动物的免疫状态相关。

(四)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 可用于检测猪肾细胞和白细胞培养中非洲猪瘟病毒的共同抗原,但对感染病猪的冰冻切片和组织抹片却不能令人满意。特异荧光常在近核处呈颗粒或球状细胞质包涵体出现,这也是感染的细胞培养姬姆萨染色包涵体所在的地方。两法染色的包涵体常呈环状。有包涵体的细胞,一般都有核破裂发生。

也可用对流免疫电泳、反向辐射免疫扩散(Reverse Radial Immunodiffusion Test,RRID)、间接免疫过氧化酶空斑染色法(Indirect Immuno-Peroxidase Plaque Staining Test,IIPS)、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以及放射免疫测定法等,以检查可疑病猪或带毒猪的非洲猪瘟抗体,最好应用感染细胞培养制备的浓厚抗原或提纯抗原。

有报道用放射性同位素磷标记已知非洲猪瘟病毒DNA,作DNA—DNA杂合试验,可检测血液或组织样品中的非洲猪瘟病毒。

除作病原诊断外,也可用病料接种猪瘟免疫猪和易感猪作动物接种交互免疫试验,以判别非洲猪瘟与猪瘟。两者无交叉免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