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牛流行热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291页(800字)

(一)诊断要点

1.由流行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有明显周期性,约3~5年流行1次,大流行之后,常有1次小流行。多发于蚊蝇活动频繁的季节(6~9月份)。

2.病牛突然呈现高热(40℃以上),一般维持2~3d;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呼吸急促,发出哼哼声,流鼻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多量流涎,粪干或下痢;四肢关节肿痛,呆立不动,呈现跛行;孕牛可流产;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取良性经过,2~3d即可恢复正常。

3.剖检可见上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间质性肺气肿以及肺充血、肺水肿;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4.发热初期采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采取发热初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5.应与传染性鼻气管炎、茨城病、牛副流感、牛恶性卡他热加以鉴别。

(二)防治

1.应立即隔离病牛并进行治疗,对假定健康牛和受威胁牛,可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高热时,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20~40ml,或30%安乃近20~30ml。重症病牛给予大剂量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链霉素;并用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安钠咖、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药物,静脉注射,2次/d。四肢关节疼痛,牛可静脉注射水杨酸钠溶液。

2.加强消毒,搞好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工作。应用牛流行性热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