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门诊兽医手册

貂巴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门诊兽医手册》第369页(761字)

(一)诊断要点

1.由巴氏杆菌引起,幼貂易感,各种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

2.病貂体温升高(41~41.5℃),食欲废绝、渴欲增加,呼吸困难、次数增加。鼻孔流出黏液性无色或略带红色分泌物。下痢,粪便灰绿色、液状、常混有血液和未消化饲料。贫血,消瘦,常痉挛性发作后死亡。

3.剖检可见肺暗红色,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小出血点,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胸腔有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甲状腺肿大,表面点状出血;肝脾肿大;小肠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内有含血的黏性内容物。慢性病例,各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区。

4.确诊需采取病料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两极浓染、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二)防治

1.发病初期可用抗巴氏杆菌多价血清进行治疗,6~10ml/只,皮下注射,12h后重复注射1次。

2.药物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IU、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0~15mg,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30mg,肌肉注射,2次/d,连用5d;或长效磺胺每千克体重0.15g,内服,3次/d,连用3~5d。此外,注意补液、强心,注射维生素B1及维生素C等。

3.严禁进入水貂场;对肉类及屠宰副产品要蒸煮消毒后喂给。加强消毒卫生工作。可用巴氏杆菌苗免疫接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