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稻属品种的形态特征和记载标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品种鉴定手册》第169页(4499字)

1.茎秆

(1)株高 分高、中、矮三级。110cm以上为高,90-110cm为中,90cm以下为矮。

(2)茎秆粗细 以测量茎地上部分第2节间的直径为标准,分粗、中、细三级。大于6.1mm的为粗,4-6mm为中,小于4mm为细。

(3)茎色 分浅绿、深绿、淡紫、紫红、紫色五级。

(4)茎节色 分浅绿、深绿、淡紫绿、紫绿四级。

(5)上部节间状态 分直、半弯、弯三级。

(6)茎集散性 指主茎与分蘖间的角度大小。以分蘖盛期为标准,分集、中、散三级。主茎与分蘖全部直生的为集,斜垂的为中,散开的为散。

2.叶片

(1)叶毛 分无毛、微毛和有毛三级。

(2)叶长 分长、中、短三级。

(3)叶宽 分宽、中、窄三级。

(4)叶色 分浅绿、深绿、稍带紫红、稍带紫绿四级。

(5)叶鞘色 以分蘖盛期为准,分绿色、淡红、紫红三级。

(6)剑叶长度 分长、中、短三级。35cm以上为长,25-35cm为中,25cm以下为短。测量时以剑叶叶枕至叶尖长度为准。

(7)剑叶宽度 分宽、中、窄三级。以叶片最宽处为准。大于1.5cm为宽,1-1.5cm为中,小于1cm为窄。

(8)剑叶角度 指剑叶与穗颈所成角度大小。在齐穗期记载。分大(钝角)、中(直角)、小(锐角)三级。一般以大于60度角度的为大,30-60度为中,小于30度为小。

(9)叶舌长度 分缺、短、中、长四级。

(10)叶舌色 分绿色、淡红、紫红三级。

(11)叶耳色 分浅绿、中绿、浅紫红三级。

3.穗部

(1)穗形弯直 分为直生形、垂头形、弧形、半圆形、弯形五种。直生形为穗轴直立;垂头形为近穗头略弯;弧形为全穗斜弯;半圆形为穗基部起弯成半圆;弯形为从穗近基部下弯。

(2)穗枝集散 指穗枝梗与穗轴所成角度。分集、中、散、披散四级。在抽穗期记载。凡枝梗与穗轴靠近成束状为集;枝梗角度大于25度散开的为散;枝梗角度小于25度而全穗枝梗较集结的为中;枝梗角度接近90度分散在周围的为披散。

(3)穗颈长短 指主穗茎节露出剑叶叶枕的长度。在齐穗期以后记载。分长、中、短三级。长于8.5cm为长;2.2-8.5cm为中:小于2.2cm为短。穗颈包在叶鞘内的为包颈。

(4)穗长 从穗颈节至穗顶(不连芒)的长度。求出10-20穗长的平均数,以厘米表示。以测定主穗长度为准。分长、中、短三级。25cm以上为长;20-25cm为中;20cm以下为短。

(5)每穗粒数 包括每穗上的实粒、不实粒,以及已脱落粒的总数。白穗和半枯穗不计算在内;而落粒应作实粒计算。以测定主穗总粒数为准。取5-10穴穗测定,求平均值。每穗粒数分多、中、少三级。151粒以上为多;100-151粒为中,100粒以下为少。

(6)结实率 指每穗平均实粒数占每穗平均总粒数的百分率。

(7)空瘪谷率 指每穗平均空瘪粒占每穗平均总粒数的百分率。

(8)着粒密度 为10cm穗长内的着粒数(包括实粒、瘪粒和脱落粒),以粒/10cm穗长表示之。

着粒密度分为密、中、稀三级。每10cm穗长在60粒以上为密,54-60粒为中;54粒以下为稀。

(9)穗重 从每穗穗颈处剪下,晒干称重,除以穗数。即得每穗平均重(克)。考查时以主穗为准。品种的穗重分为大、中、小三级。3.5g以上为大;2.3-3.5g之间为中;2.3g以下为小。

(10)千粒重 测定国家规定水分的1000粒种子的重量。按千粒重可分为特大粒、大粒、中粒、小粒、特小粒五级。千粒重在30g以上为特大粒;27-29g之间为大粒;24-26g之间为中粒;21-23g之间为小粒;20g以下为特小粒。

4.谷粒

(1)谷粒形状 分卵圆形(内外稃凸)、短圆形(内外稃甚凸)、椭圆形(内外稃微凸)、直背形(内稃微凸,外稃凸)、新月形(二边平行或者内稃微凸或直,外稃微凸或直)。

(2)芒的有无和长短 主穗中有芒粒数在10%以下的为无芒;在10%以上的为有芒;芒的长短分长、中、短、顶四级:芒长在10mm以下为顶芒;芒长在11-30mm为短芒;30-60mm为中芒;芒长在60mm以上为长芒。

(3)柱头色 在开花时记载柱头的实际颜色,分无色、红色、紫色三级。

(4)稃色、稃尖色、护颖色 从开花至成熟有变化,以成熟期颜色为主,同时就其发育过程加以区别。

1)稃色 分秆黄色、褐斑色、茶褐色、红色、深红色、灰白色、紫色、紫黑色条斑纹等。

2)稃尖色 分秆黄色、延展褐色、红色、淡黑褐色、黑褐色等。

3)护颖色 分秆黄色、淡黄栗色、淡褐色、紫褐色、部分红色、部分黄褐色等。

(5)糙米率 取谷粒样品1000克,脱壳,称其糙米(包括碎米)重量,计算:

(6)米色 分琥白、乳白、红、紫黑等色。

(7)米质 根据腹白大小、心白大小、色泽、碎米率等项综合评定。分上、中、下三级记载。

(8)胀性测定 以出饭率表示之。除去杂质及碎米的样品,用1/100g天平称取每份重40g试样3份,分取放入250ml已称重的烧杯(或搪瓷杯)内,并按下列标准用量筒加入清水(毫升):

糯米:60、70、80

粳米:70、80、90

籼米:85、95、105

加水后分别放入已煮沸的蒸笼中蒸煮40分钟,再闷10分钟后取出,立即盖以表面玻璃,防止水分散失和饭面硬结,冷却至室温后称重。最后在几份样品中选出一份硬软适中的饭样测算之:

(9)谷粒整齐度 取种子样品100g,通过长方形多层筛(各层筛孔宽度相差0.1-0.3mm),经筛动后分别将留在各层筛上的种子称重,把其中重量最大的相邻两层相加,求其占样品总重的百分率。

(10)硬度 取种子样品20-30粒,用螺旋式种子硬度计测定每粒种子破碎前承受的压力公斤数,并计算其平均数。

(11)透明度 将种子20g去壳后取糙米10粒,逐粒检查。凡是米粒全为角质或剖面上的粉质部分不到1/4的都为入角质种子;粉质部分达到1/4而不到3/4的归入半角质种子。求出角质种子及半角质种子的重量之和,并分别计算其百分率。

【参考文献】:

〔1〕西北农学院主编(1979),作物育种学,农业出版社。

〔2〕浙江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1961),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试行标准,《浙江农业科学》编辑室。

〔3〕徐旭增编着(1958),种子检验技术,农业出版社。

〔4〕颜启传(1984),水稻杂交种及三系种子真实性鉴定和品种纯度检验,《种子》1984年第3期第15-18页。

〔5〕颜启传(1986),水稻杂交种及三系种子鉴定技术的进展,《种子世界》,1986年第8期第2-3页。

〔6〕颜启传(1984),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酯酶同工酶垂直板电泳法鉴定杂交水稻及其三系种子的真实性和纯度,《浙江农业科学》,1984年第4期第196-198页。

〔7〕叶常丰译(1976),鉴定水稻品种的性状特征标准化译丛,1976年第2期1-4页。

〔8〕颜启传等译(1987),1985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农业出版社。

〔9〕湖北省标准(鄂B/NY039-85),杂交水稻“三系”亲本及杂交种田间种植检验操作规程,湖北省标准局。

〔10〕K.Rosta(1975),Variety determination in rice(Oryza Sativa L.),Seed Sci.& Technol.,(3):161-16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