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子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显色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作物品种鉴定手册》第235页(1544字)

1.引言 Buttery和Buzzell(1968)根据大豆种皮存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有高或低的差异,把大豆栽培品种分为两个组群。Buttery和Buzzell(1969)也从遗传研究证明,种皮过氧化物酶活性是受一个主基因控制的。他们发现,显性等位基因的存在,则种皮具有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而纯合隐性等位基因存在,则表现为低活性。

据Payne(1976)试验表明,种皮过氧化物酶测定结果不受种子品质或贮藏条件的影响。经美国农业部AMS种子标准局的仲裁检验确认,大豆种皮过氧化物酶测定结果在不同检验室具有良好的重演性。

现在该法已被许多种子检验室所采用,用于鉴认种子批标签所标明品种的正确性和混合种子样品的鉴定。

2.测定程序

(1)从大豆种子剥下种皮,分别放入试管,每个种皮放1支试管,然后分别注入1ml蒸馏水,浸提1小时。

(2)每个试管加入10滴0.5%愈创木酚(guaia-Col)溶液。

(3)待10分钟后,每支试管加入1滴0.1%过氧化氢(H2O2)溶液。

(4)在加入过氧化氢1分钟后,计数试管的种子浸提液呈现红棕色的种子数(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或者试管里种皮浸提液无色的种子数(低过氧化物酶活性)。

3.美国的实例

(1)过氧化物酶呈阳性反应(+)的品种有:“Corsoy”、“Forrest”、“Williams”;

(2)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的品种有:“Beeson”、“Bragg”、“Calland”;

(3)过氧化物酶呈阳性(+)和阴性(-)反应的品种:“Braxtan”、“Catter71”。

4.应注意事项 在采用这一种方法时,必须预先使用该法对本地区的有关大豆品种进行种皮的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显色测定,预先确定各个大豆品种种皮过氧化物酶显色所呈现的颜色,并记录和绘出各品种的颜色图谱,才能采用该法进行种皮显色有差异品种的鉴定,以便获得有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西北农业大学编(1978),作物育种学,P531-542,农业出版社。

〔2〕王金陵编(1957),大豆品种纯度检验,黑江省农业厅种子处印。

〔3〕陶嘉龄(1981),种子生理和种子标准,P15-20,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种子教研组整理印刷。

〔4〕浙江省农科院育种栽培所着(1964),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项目及试行标准,PP74-79,《浙江农业科学》编辑部。

〔5〕B.J.Cardy et al(1984).I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Cultivars using isoenzyme electrophoresis,Seed Sci.& Technol,12:943-95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