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水产养殖手册

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水产养殖手册》第417页(673字)

选用2—3龄、体重0.5kg以上的做亲鱼。雌雄亲鱼的区别,在于雄鱼胸鳍第一鳍条肥厚而略弯曲呈“S”形。在生殖季节雄鱼头部、胸鳍及尾柄均有大量追星,轻压腹部即有精液流出。

亲鱼培育时,每亩放养200—300尾亲鱼,总重约100kg余,投喂苦草、浮萍等水草或幼嫩旱草,同时投喂部分精饲料和轧碎的螺蚬。一般每尾亲鱼除青料外,尚需1—1.5kg商品饲料。

雌雄鱼应分别饲养,以防水温回升且有微流时,亲鱼在池塘中零星产卵。为了集中获得大量鱼苗,一般对团头鲂仍进行催产。团头鲂催产时稍迟于鲤而早于草鱼约半个月,水温18—20℃即可进行。但由于团头鲂卵孵化时间较长(23℃经44h才能孵出),易生水霉,故有时将之推迟至草鱼等人工繁殖结束后,水温较高时再催产孵化,以减少水霉的危害,提高孵化率。

催情药物剂量约高于草鱼一倍,即0.5kg的团头鲂雌亲鱼,注射鲤垂体3—4mg或HCG800—1200国际单位或LRH-A15—25μg。

卵为粘性,但粘性较差,因此在产卵池或孵化环道内,除布置好鱼巢外,池底也应铺设鱼巢以收集鱼卵。可将鱼巢放在孵化器中孵化,也可利用团头鲂卵粘性较差的特点,将粘附鱼卵的鱼巢在水缸中适当用力甩动,使鱼卵从鱼巢上脱落到水中后,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编者:谭玉钧、张建森 审者:刘焕亮、李德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