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2页(1548字)

真鲷(Pagrosomus maior)属鲈形目,鲷科的类。俗称加吉鱼、铜盆鱼、加拉鱼、立鱼等。是中外驰名的名贵鱼类,也是目前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

(一)形态特征和分布 真鲷体型侧扁,长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平钝。头大、眼中大、上侧位。口小而低。上额前端具犬齿4枚,两侧各具臼齿2列;下颌前端具犬齿6枚,两侧各具颗粒状齿2列。体被较大的弱栉鳞。侧线完全,呈弧形,与背缘平行。体淡红色。腹部银白色,背侧散布若干鲜艳的蓝色小点。尾鳍后缘黑色,产卵期色彩艳丽。背鳍有鳍棘12,鳍条9~10,呈连续状,鳍棘强大,无延长鳍棘。臀鳍具鳍棘3,鳍条8(图1-6)。

图1-6 真鲷

真鲷分布于亚洲东部沿海,我国黄海和东海原为世界着名渔场,渤海和南海以及朝鲜、日本、夏威夷、菲律宾、印度、大洋洲西部沿海均有分布。

(二)生活习性 真鲷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30~100米,水质清新、盐度较高的海区,底质以礁石、砂砾或贝藻丛生的海区为多见,并喜在海底低凹处逗留。

真鲷生活的最适水温为20~28℃,18℃以上食欲旺盛,14℃时食欲不振,11.5℃则停止摄食,4℃以下则死亡。夏季30℃以上时活动无力,身体虚弱。真鲷能忍耐的最低溶氧量为1.5毫克/升。

中国沿海的真鲷分黄海、渤海、东海及福建南部、广东近海三群。黄渤海群的越冬场在黄海中部济州岛以西海区。每年2~3月当水温上升后,开始由越冬场北上,一支到达连云港外海,另一支则到达山东半岛沿海,进行产卵繁殖。秋末东北信风开始后,幼鱼及成鱼皆逐渐南下越冬。福建沿海的真鲷,主要作东西向的深浅水移动,10月份集群游向内湾进行繁殖,12月下旬则返回较深海区越冬。

真鲷食谱广泛,以底栖动物为主,桡足类、糠虾类、端足类、虾类、多毛类、鱼类、海藻等皆能为其所摄食。在人工养殖中,可以以低值小鱼为主,辅以贝类和小虾、蟹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

(三)生长和繁殖 真鲷当年幼鱼,体长可达16厘米,体重达150~190克。10龄以下生长较快。14~15龄生长渐缓。有达30龄左右的高龄个体,体长75厘米,体重达10.4千克。但捕捞群体多为2~5龄的低龄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较快,以闽南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真鲷生长为例,5月份的体长为2.16厘米,体重2.1克的小幼鱼,8月份体长即达9.6厘米,体重30.5克;9月份为11.8厘米,70.2克;12月份已达13.7厘米,100克;第二年底达625克;第三年底达1300克。其生长速度为自然海区真鲷的2倍。山东烟台市水产养殖公司1986年网箱养殖的真鲷,5月初平均体重为43.8克,养到10月15日,平均体重已达336克。

真鲷的性成熟时间,一般雄鱼为2龄以上,雌鱼为3龄以上。其繁殖期因地而异,黄渤海区为5~7月,盛期为5月下旬;厦门地区为10月下旬~12月下旬。在产卵期雌鱼体色多呈鲜红色,雄鱼略红而带有黑色。真鲷的怀卵量平均为100万粒,最高达300万粒。真鲷为多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一天一次产卵大约在2万~8万粒。卵子为浮性,圆球形,无色透明,卵径1.01~1.04毫米,当水温20.8~23.0℃时,受精卵经31小时即可孵出仔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