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其他病虫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05页(11801字)

1.苹果皮病

【症状】:

又称褐烫病。发病初期,果皮呈淡黄褐色,表面平或略有起伏,或呈不规则块状,以后颜色变深,呈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发病部位果皮可成片撕下,皮下数层细胞变褐色。病果肉绵,略带酒味。多发生在果实阴面的未着色部分,严重时才扩展到阳面的着色部分。

苹果红玉品种在果面上发生很多圆形斑点,边缘清晰,直径1~9毫米,褐色至黑色。病斑微凹陷,但不深入果肉,仅表皮下几层细胞变色。

又称苹果水心病,苹果外表大小与正常果无差别,只在果皮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块),或在果心呈水渍状病变,外表不容易辨认。剖开果实,病变组织分布不完全相同。病变发生于果肉内任何部分。病果因细胞间隙充水,比重较大,病果含酸量较低,有醇积累。后期,病组织败坏变褐色。

此病为害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病斑黄白色,近圆形,果肉腐烂呈圆锥状湿腐。当条件适宜时,10余天全果便腐烂。在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小瘤状霉丛,初为白色,后变青绿色。腐烂的果肉具有强烈的霉味。

蝇粪病的斑点为集中在一起的许多小黑点,黑点光亮而稍微隆起。小斑点之间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有无色的菌丝相互沟通。

煤污病为棕褐色或深褐色的污斑,边缘不明显,像煤斑。病斑有四种类型:分枝型,裂缝型,小点型及煤污型。菌丝层非常薄,一擦即去。

黑腐病为害果实,刚开始出现褐色小斑点,往后变为黑褐色、黑色。病斑有同心轮纹,后期外表皱缩,其上布满排列整齐的小黑粒点。病斑边缘明显,在叶片上,展叶后病斑即出现。初生紫褐色小斑,逐渐变成2~10毫米大小的圆形斑,边缘隆起,中部凹陷。老病斑灰褐色,叶正面病斑中部散生小黑粒点。枝梢被害产生红褐色小斑,逐渐扩大,略凹陷。病斑纵径长约几厘米。

3~6年生幼树染病时,病斑多发生在主干和分枝的丫杈部。当年定植的幼树,4~6月在根颈部以上10~30厘米处发病,发病初期呈现紫褐色,逐渐变为黑褐色。病斑多为椭圆形,表面较粗糙。当树势健壮时,病部凹陷。病健交界处形成黑色小粒点,遇潮湿时可溢出黄褐色、丝状孢子团。病斑环绕树干一周后,发病部位以上枝干枯死。

又称疱性胴枯病,主要为害大枝和主干。初期,发病部位红褐色,皮层起泡变软,水渍状。皮层内出现不规则的斑驳症。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变干,表皮爆裂反卷成许多三角形或星形小裂口,此为初期子座。初期子座较小而分散,约5个月后扩大至3~8毫米,椭圆形或圆形,四周表皮翘起,中央扁平,灰褐色。最后,子座四周翘起的表皮陆续脱落,边缘较厚,略隆起,中心扁平如盘,炭质,黑色、旧钉头状。中、后期子座个体较大,密堆连片时像蜂窝状。子座容易被完整取下,而留下一圈黑褐色的斑痕。病斑不定形,发病部位后期可扩展为10~100厘米以上。病枝叶片迅速变黄,不久枯死。

发病重的树,果实在收获期仍为绿色,果形小,直径3.5~5厘米。有时果实正常,但是暗红褐色。病树直立。病果上有时形成直径0.5厘米的暗绿色圆斑。

果树开花后3~4周,在幼果上出现凹陷的病斑,往后果实逐渐成为畸形。有时畸形果发生显着的开裂,或呈瘤状的隆起。通常,在隆起或凹陷部位下方的维管组织扭曲和变成绿色。病树上既有畸形果,也有外表正常的果实。

只表现在果实上。当果实生长接近停止时,在果实的各个部位出现小型淡褐色不规则的斑块,果实愈成熟,病斑愈清楚。病痕只影响果实的表皮。在表皮下与果实着色最深的相应部位,有一些淡红色的斑块。病果风味不变。

发病初期,枝条外部的症状为轻微的直条凹陷斑,或枝梢及枝条稍微变为扁平,凹陷斑发展成为深沟,或其枝条变成非常扁平,而且常扭曲。病枝常坏死和发脆。症状多发生在较老的枝条上,但有时也发生在当年生枝上。在苗圃里,偶尔能看到扁枝症状。

在受侵染的树上,枝梢和三年生枝条很柔软,容易用手使其弯曲。结果的病树有垂枝的习性。一二年生树,有时枝条可弯到地面。病树第一年生长旺盛,以后则活力衰退。从主干的下部长出强壮的枝梢。有时,在木质部新鲜的切面上,可以看到褐色部分。

橘苹品种易受侵染,一年生枝芽的周围发生溃疡斑,常引起枝梢顶端的枯死。病树展叶和开花延迟7~21天。秋季,延长枝顶端的幼叶轻微褪绿,成为杯状。有些果实在果皮表现明显的星形开裂。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毫米,头和胸部黄白色,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翅展55毫米,翅黄白色。前翅基部近外缘有6个长椭圆形褐色斑纹;后翅外缘有褐色横带。

卵:圆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后变成灰褐色。

幼虫:孵化初期黄褐色,老熟时紫红色。体长约55毫米。头黑色,胸部和腹部背面紫色,两侧各有3条紫红色线,体背生有黄白色长毛。

蛹:长20~23毫米,暗红褐色,胸部背板后缘有9个缺刻,腹部尾节背面前缘有缺刻,臀棘6个。

成虫头橙黄色,凸出呈三角形,顶部有2个黑点,其他部分多为深绿色,前胸为黄绿色。前翅表面灰黑色,腹背面黑色。卵乳白色,长卵形稍弯曲。若虫似成虫,无翅,仅有翅芽。初孵时黄白色,3龄后变为黄绿色,并出现翅芽,5龄若虫胸部黑褐色(图1-19)。

图1-19 大青叶蝉

1.成虫 2.卵粒 3.卵块 4.若虫 5.被害状

成虫:体长8毫米,翅展19~20毫米。全体灰褐色而带紫色光泽。前翅臀角处有深褐色大圆斑,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其间显出4~5条褐色横纹。翅基部分浅褐色,外缘突出略成三角形,在此区内杂有较深的斜行波状纹。翅中部也杂有褐色斜形的波状纹。雄蛾前翅腹面中区有一大黑斑,后翅背面中部有一个深褐色的长毛刷,仅有1根较粗的翅缰。雌蛾无斑和长毛刷,有4根较细的翅缰。

卵:略呈椭圆形,极扁平。长径1.1~1.2毫米。

幼虫:初孵化时白色,随着幼虫的发育,背面呈淡红色至红色。末龄体长14~18毫米。前胸气门具3根毛,腹部末端无臀栉。腹足趾钩为单序缺环,有趾钩19~23根,臀足趾钩14~18根。

蛹:体长约7~10毫米。第二至第七腹节各节之前后,均有一排整齐的刺,前排粗大而后排细小。第八至第十腹节背面则仅为1排,第十节的刺常为7~8根。肛孔两侧各有2根钩状毛,加上末端6根,共有10根。

【病原】:

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病因较为复杂。苹果果蜡中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半萜烯类碳氢化合物a-法尼烯,能自动氧化产生共苊三烯,伤害果皮细胞,引起虎皮病的发生。

红玉苹果斑点病是一种生理病害,致病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果实近成熟期的代谢作用失常有关。

为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在病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中,有山梨糖醇存在。正常情况下,苹果叶中合成运至果内转化为果糖。不正常果筛管溶液中的山梨糖醇以及蔗糖聚集在果实的维管组织及附近细胞间隙中。病果含钙量反常的低,高氮低钙将使病害加重,故蜜病可能是山梨糖醇、钙、氮不平衡而发生的病害。

Penicillium expansum(Link)Thom,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直立,分隔,无色,顶端分枝1~2次,呈扫帚状,小梗细长,瓶状。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扁圆形或圆形,作念珠状串生。分生孢子集结时呈青绿色。

蝇粪病:Leptothyrium pomi(M.et F.)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在外表蔓延的菌丝是棕色至深褐色。

煤污病:Gloeodes pomigena(Schw.)Colby,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它在苹果表皮上形成一个菌丝层。菌丝错综分枝,有许多厚壁的褐色细胞。有时菌丝团结成小粒体,可能发展为分生孢子器,但很少产生分生孢子。

Physalospora obtusa(Schw.)Cooke,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较为少见;无性阶段为 Sphaeropsis malorum Peck,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散生在表皮下,扁球形或球形,深褐色。分生孢子卵形,单细胞,刚开始无色,逐渐变褐色,大小为20~32微米×10~14微米。

Phomopsis mali Roberts,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子座内,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为椭圆形至纺锤形,无色,单细胞,有两个油球;另一种孢子丝状至沟状,无色,单细胞。

Nummularia disreta Schw.,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疱性溃疡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树、桦树、榆树和皂角等林木。

一种病毒。

一种病毒。

苹果环斑病毒引起。

苹果扁枝病毒引起。

一种病毒。

一种病毒。

【发病规律】:

对虎皮病敏感的品种和采收过早、成熟度不足的果实中a-法尼烯的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期的延长,天然抗氧化剂逐渐减少,有害的氧化物逐渐积累,共苊三烯增多,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即出现病害。过早采收的苹果,由于成熟度不足,极易发病。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发病明显减少。贮藏后期,越是衰老变绵的果实,越易发病。库温越高,发病越多越重。贮藏期包装松散或通风好的苹果,比包装严密通风差的发病较少。生长期内凡是可能导致果实延迟成熟的栽培和气候条件,如重施氮肥,修剪过重,新梢生长过旺,阴雨多和低温高湿等,都能促使虎皮病加重。国光品种对虎皮病最敏感。元帅系、青香蕉、印度等品种次之,金冠和红玉品种较抗病。

主要发生在采收后至入冬前的预贮期。红玉苹果树的生长状况和营养条件、果实采收时期和预贮期的环境条件,对斑点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早期落叶、缺肥,特别是缺磷时和黏土果园发生多。采收过早的发生多,果实充分成熟后采收的发生少。预贮场所闷热的发病多,通风凉爽的发生少。

单施氮肥,特别是单施铵态氮时,病果率增高。在氮肥基础上增施磷肥,可使病害显着减少。

青霉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病菌落到苹果伤口上,萌发后侵入果肉。病菌在死组织上生活一段时间聚集一定的菌量后,才向活组织扩展。贮藏初期和后期窖温较高时发病快,冬季低温时扩展慢。无伤果实很少发病,破伤果发病多。

两种病害均在果实生长后期,果皮表面有较多糖分时发病。降雨多的年份和地势低洼积水、地面杂草丛生、树冠郁闭、通风不良的果园,果面着水时间较长,发病较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被害部越冬,第二年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经伤口侵入。果实被侵染后,多在近成熟期开始发病。枝梢被侵染多在极度衰弱情况下发病。

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病菌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当树势衰弱,枝条失水皱缩及受冻后,易发生此病。

子囊孢子在病害侵染中起主要作用。病菌一般从暴露出心材的伤口侵入。三年生以下枝条的木质部不适于病菌侵染,病菌在比较老而干的心材中生长良好。病菌侵入定居后,即由心材向外扩展,导致树皮发病。病菌生长速率与木质部的含水量有关,干旱之后病势加重。病菌在健康的树皮中活动缓慢,而在被害木质部上面的树皮中扩展迅速。苹果不同品种的感病性有明显差异,倭锦品种最感病。在川北,金冠发病普遍而严重。幼龄树和稳产壮树发病轻。衰老树和大小年明显的不稳产树,土壤板结致使根系生长不良的果园,修剪过重造成大伤口多的树,发病较重。

通过嫁接传播。病毒在许多品种的树体上潜伏,外表不表现症状。

通过嫁接传播,潜育期一般为2年,可以持续多年。绿缩病在苹果树的营养生长部分不产生症状,仅在果实上表现症状。

通过嫁接传播,病芽接种时,潜育期达4~5年。

通过嫁接传播,潜育期约8个月,可长达几年。

通过嫁接传播。

通过嫁接传播。

【发生规律】:

舟形毛虫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土中越冬。成虫7月上旬至8月中旬羽化。卵产在叶背面,数十粒至百余粒呈片状排列。1龄幼虫群聚在一个叶片上为害,仅吃叶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和叶脉,叶脉干枯变黄,呈筛网状。吃完一个叶,集体转移到下一片叶子上,极易发现这些幼虫群。长大后分散为害,早晚取食,白天不活动,受惊后吐丝下垂。8月上旬开始老熟,陆续入土化蛹越冬。

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果树及其他树种枝条表皮内越冬。第二年4月孵化,前两代主要为害杂草、农作物及蔬菜。成虫夏季有趋光性。各代成虫发生期:第一代成虫羽化在6月;第二代成虫在7~8月羽化,为害花生、甘薯、玉米、大豆等;第三代成虫9~10月份出现,为害玉米、高粱、花生等;晚秋作物收割后,逐渐转移为害白菜、萝卜等。10月上中旬飞到果树上产卵越冬。潮湿、不通风的果园发生多,杂草丛生的果园发生多,间作白菜、甘薯、棉花等作物的果园发生多。

在新疆此虫一年由北向南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下做茧越冬。当早春气温超过9℃以上时,即有幼虫进入蛹期,蛹期22~30天,当化蛹达到盛期,成虫开始羽化,5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从梨的物候期来看,此时正是该地晚熟品种阿波尔特的开花盛期。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在7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在9月上中旬,在新疆南部的库尔勒,越冬代成虫一般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第一代产卵盛期在6月上旬,第二代产卵盛期在7月下旬。

成虫于日落后活动最盛,至午夜停止活动。当日平均气温高于12℃时,雌成虫开始产卵,每一雌虫一般产卵20粒,最多可达140粒。卵散生,产于果实及叶片正反面。第一代卵以果丛附近的叶片上较多。第二代卵则以果实上较多,卵粒在树上的分布以上层果实及叶片上最多。果树种植稀疏,树冠四周空旷,以向阳面着卵多,就树种而言,以中熟和晚熟的苹果和沙果上着卵多,其次是梨树。幼虫可从萼洼、果面和梗洼处蛀入。幼虫共5龄,为害苹果时,有转果的习性,幼虫偏食种子。幼虫蛀果历期为3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即在原来的蛀孔或另咬脱落孔脱出果外。幼虫可在木箱、果篓、堆果场、果品储藏室,甚至就在蛀果内化蛹。

【防治方法】:

(1)避免过早采摘。

(2)减少促使果实延迟成熟的栽培管理措施,避免偏施氮肥,增施农家肥,注意氮、磷、钾的合理使用。

(3)对长期贮藏的品种,在采收后要进行药物处理,然后再贮运。常用以下药物处理:0.1%二苯胺液或1~2克/升乙氧基喹(虎皮灵)浸果,或者用其处理包装纸后,再用处理过的纸来包果。

(4)在果窖或果箱内勿使果实过度密集,防止贮藏后期温度过高。果品出窖时,要逐渐增温,避免由贮藏库运到市场过程中因温度突然上升而引起发病。

(5)注意贮藏库和果窑的通风,将库内乙烯及其他有害气体排出。

2.红玉斑点病

(1)加强树势管理,合理施肥,尤其注意增施磷肥。

(2)根据品种成熟期适时采收。采收后放在通风凉爽的场所,堆放量不宜过多,切忌闷热。

(3)入窖早、窖温高容易发病。果实采后,应经过预贮,待降温,度过发汗期再进行贮藏。11月下旬以后,窖温降低,此病即不再发展。

(4)用蓖麻油10份,无蜡虫胶片5份,加酒精溶化后,再加水100份,用此配成的溶液浸果,可以降低红玉斑点病的发病率。

3.苹果蜜病

(1)增施磷肥,避免单施铵态氮肥,最好施用复合肥料。

(2)果实采收前2个月,喷洒1000毫克/升比久(N-二甲胺基琥珀酰胺酸)可降低病果率。

(3)加强果园排水和防止果树过度修剪。

(4)加强叶斑病和害虫的防治,防止提早落叶。

4.苹果青霉病

(1)在采收、包装、运输和贮藏各环节要特别小心,尽量不造成伤口,对已经有伤口的果实或病果,及时挑出,另做处理。

(2)果实入窖入库前,果窖要提前用50%多菌灵1000~2000倍液,或用1%~2%的福尔林熏蒸1天左右,或4%的漂白粉熏蒸1天左右,或硫磺粉熏蒸2天左右(每100米3用量为2~2.5千克),进行果窖消毒。果实也要用50%多菌灵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300倍液浸果。

(3)采用单果包装,可在包装纸上喷挥发性的杀菌剂,如仲丁胺300倍液等。

(4)入窖入库后,温度控制在0~4℃。

5.苹果蝇粪病及煤污病

(1)每年侵染关键时期,蝇粪病为6月上旬到8月中旬,煤污病为6月中旬到9月,要进行喷药保护,波尔多液效果较好。

(2)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情况。

(3)做好果园的开沟排水工作,中耕除草,降低果园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6.苹果黑腐病

(1)收集落叶、僵果,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

(2)细致修剪,细弱枝及时回缩。

(3)在苹果生长前期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

(4)被害枝梢上的溃疡斑,应仔细刮除,刮后涂40%福美胂500倍液消毒。

(5)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以提高抗病力。

7.苹果干枯病

(1)培育无病苗,加强管理,提高幼树的抗病能力。深翻改士,增施农家肥,初冬和早春灌水或树盘覆膜。

(2)剪除病枝,发现病斑及时刮净,在病疤处涂843康复剂等消毒保护剂。

(3)冬季涂白,防止冻害及日晒,果园内不种高秆作物。

8.苹果疱溃疡病

(1)树体整形要早,避免在树冠长大后,大拉大砍造成大伤口。

(2)改进修剪方式,增施农家肥,增强树势,促进伤口及早愈合,防止造成劈裂伤。

(3)发现树皮发病时,应在树皮发病部位以下较远处,把已经变色的木质部彻底锯掉。

(4)及时做好伤口的消毒保护,以预防病菌侵染,常用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加适量2,4D,效果较好。

(5)如果病菌已侵入主干或者全园发病严重,则应注意刮除病皮,及时挖除重病树,防止产生的病菌传播蔓延。

9.苹果小果病

(1)严格禁止在病树上采取接穗。

(2)发现病树,及时清除。

10.苹果绿缩病

(1)不能从有病植株采取接穗,应认真选择健康母树,从健康母树上采取接穗,繁殖苗木。

(2)发病严重的苹果树,应刨除烧毁。

11.苹果环斑病

(1)选择无病的接穗和砧木,培育无病苗木。

(2)对于局部病区,要严格控制,及时砍除病株,以防蔓延。

12.苹果扁枝病

(1)培育无病的接穗和砧木,繁殖无病苗木。

(2)严格清除有扁枝病的苗木。

13.苹果软枝病

(1)选用无病接穗和砧木进行繁殖。

(2)病树接穗在37℃下处理3周,可清除接芽中的病毒。

(3)在果树引种和繁殖中,发现病苗或病株,应拔除烧毁。

14.苹果星裂病

(1)选择健康的母株留种,繁殖无病苗木。

(2)果园内发现病树应刨除,不能从病树上采取接穗。

15.舟形毛虫 舟形毛虫属鳞翅目舟蛾科,又名苹果天社蛾,俗称举尾虫、秋粘虫,分布全国各地。寄主植物有:苹果、山楂、梨等。幼虫群集于叶片正面为害,受害叶残缺不全或仅剩叶脉,大量发生时可将全树叶片食尽。

(1)物理防治 秋冬浅耕树盘附近表土,将蛹翻出并销毁;通过人工捉虫,摘下一片被害叶,即可消灭一群尚未分散的1~2龄幼虫,摘下一个被害枝可消灭一群3~4龄幼虫;利用趋光性诱杀成虫;利用幼虫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震落并杀死幼虫。

(2)生物防治 喷布青虫菌800倍液;幼虫老熟入土期,将树冠下的土壤耙松,然后撒施自僵菌,消灭土中的幼虫和蛹;人工释放赤眼蜂。

(3)在幼虫为害初期及时喷药 因幼虫有群聚习性,故易发现靶目标,对准虫群喷药。农药种类和浓度: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25%除虫脲3号、35%伏虫脲、25%苏脲1号1000~2000倍液;青虫菌6号6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人工防治 苹果蠹蛾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在我国仅发生在新疆及甘肃的敦煌。从疫区调入果品时,必须严格检疫;随时拣拾地下落果;堆果场所用完后,要及时加以处理;早春花芽膨大前,可堵树洞、刮树皮,并及时处理,以消灭越冬的幼虫;在老熟幼虫越冬时,树干绑诱虫药带,诱集并杀死在此越冬的幼虫。

(2)生物防治 苹果蠹蛾的天敌有赤眼蜂、真菌、颗粒体病毒及啄木鸟。其中广赤眼蜂是其主要天敌,它主要寄生苹果蠹蛾的卵,每粒卵可寄生1~4头赤眼蜂,在7月下旬对第二代卵的自然寄生率可达50%。

(3)药剂防治 利用苹果蠹蛾性诱集素监测成虫的发生期,并根据当地情况适时施药。药剂种类及浓度: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地亚农(二嗪农)1500倍液。6号600倍液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6.大青叶蝉 大青叶蝉属同翅目,大叶蝉科,为果树苗木和幼树枝干的重要害虫。其本来是生活在草地上的昆虫,成虫、若虫取食杂草汁液,到了秋季飞到果树上,在枝条的皮层下产卵,产卵时先用锯状产卵器在枝条上锯成月牙形伤口,将卵产于其中,每处产7~12粒,排成一列。在发生量较大的情况下,幼树或苗木的枝条上伤痕累累,严重失水造成抽条,致使幼树和苗木生长极度衰弱。

(1)物理防治 冬季彻底清除果园及附近的杂草,这是根本性的措施;树干刷白涂药,阻止产卵;灯光诱杀成虫;因该虫在晚秋季节喜欢聚集在秋菜和杂草上为害,果园不宜间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但也可以根据其习性,有计划种植少量诱集植物,集中喷药诱杀;人工按压幼嫩枝条上的月牙形的虫卵。

(2)药剂防治 适时喷药防治,大青叶蝉产卵时,对气温要求严格,不降霜绝不产卵,降霜后立即产卵,所以在降霜前2天或降霜当日,立即喷药,可杀死园内的大青叶蝉,园外的又不能迁入,此时是喷药防治大青叶蝉的关键时期。大青叶蝉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特别敏感,如用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药后20分钟全部死光。

17.苹果蠹蛾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小卷蛾科。为国内检疫对象,仅在新疆及甘肃局部有分布。国外大部分苹果产地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苹果、沙果、梨、杏等树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