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其他病虫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76页(8492字)

1.梨白粉病

我国桃树病害约有50余种,其中以褐腐病和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普遍,为害较重;炭疽病在有些地区的早熟桃品种上发生严重,造成很大损失;缩叶病在桃树萌芽期遇低温多雨年份发生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腐烂病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造成桃树大量枯死;根癌病为害桃树苗木,近几年发生逐年加重。

【症状】:

一般为害老叶,7、8月间于叶片的背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霉斑,逐渐扩大,直至全叶背布满白色粉状物。9、10月间,当气温逐渐下降时,在白色粉状物上长出很多黄褐色小点,后期变为黑色即病菌闭囊壳。发病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

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褐色圆形的病斑,逐渐变成灰白色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褐色斑块。天气潮湿时,在病斑上形成许多淡红色的小点,后期变为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在枝干上着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菌膜,如贴膏药状,栗褐色或褐色,表面为天鹅绒状。菌膜边缘绕有一圈较狭的灰白色薄膜,以后色泽变紫褐色或暗褐色。

在枝干上着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菌膜,如贴膏药状,灰白色或暗灰色,表面比较光滑;后期由灰白色变为紫褐色或黑色。

梨顶腐病又称蒂腐病,一般发生在洋梨品种上,如巴梨、三季梨等。幼果期即开始发病,起初在果实萼洼周围出现淡褐色稍湿润的晕环,逐渐扩大,颜色加深。严重时,病斑占据果顶的大部分,黑色,质地坚硬,中央灰褐色。有时因感染其他杂菌而腐烂,导致病果大量脱落。

鸭梨在贮藏期发生普遍,当鸭梨置入0℃冷风库贮藏30~50天后,就会发病。发病初期,在果心外皮上发现褐色斑块,待褐变逐步扩展到整个果心严重时,果肉部分也会出现界线不明的褐变,风味变劣,严重影响鸭梨贮藏保鲜的时间和品种。这种果心的逐步褐变,在果实外观上往往没有明显的反应。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4毫米,紫铜色,有金属光泽,密布刻点和短毛。头部向前延伸似象鼻;前胸背面有一倒“小”字形凹纹,鞘翅上的刻点粗大,纵排列成9列。

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黄白色,表面光滑。

幼虫:长约12毫米,乳黄色,略呈弯曲状,体背多横纹,胸足退化。

蛹:长约8毫米,黄白色。

成虫:体长9~13毫米,全体黑色,翅黑色、半透明,翅脉明显可见。

卵:长0.7毫米,椭圆形,黄白色,卵产于叶背面,数十粒叠成2~3层。

幼虫:体长18~20毫米。黄白至乳白色,体形粗短,胸腹部两侧各有10个黑斑。

成虫:体长3.5毫米,黑褐色,触角4节,为体长的一半。复眼红色,无单眼。前胸发达,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之上,前胸两侧有两片圆形环状突起。前胸背部及前翅有网状花纹,以两翅中间接合处的“×”字形纹最明显。后翅膜质、白色、透明。

若虫:初孵若虫体白色透明,体长约0.8毫米。2龄若虫腹板黑色,3龄时出现翅芽,在前胸、中胸和腹部第三至第八节的两侧有明显的锥状刺突。3龄前若虫常群集在叶背为害,不大活动。4龄以后行动较为活泼。5龄若虫腹部黄褐色,体宽阔、扁平,体长约2毫米,翅芽长约为体长的1/3。

卵:产在叶背面组织,只能看到黑色斑点。卵长0.5毫米,椭圆形,一端弯曲。初产时为淡绿色,半透明,后变为淡黄色。

成虫:体长约5毫米,头部、胸部白色,背面鳞毛褐色。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白色。前翅银白色,翅面有5条褐色斜横带,横带两侧为黑色。后翅灰褐色,前后翅缘毛很长。

卵:扁椭圆形,半透明,背面具网状花纹。

幼虫:1~6龄时体扁平,乳白色。胸部各节较宽,尤以前中胸最宽大。腹部纺锤形,第一腹节明显缩小,腹部各节两侧向外突出,胸腹足退化。7~8龄时体近似圆筒形,稍扁。胸足3对,腹足退化。

蛹:体长约5毫米,刚化蛹时浅黄色,近羽化时呈深黄色,体上呈现黑褐色花纹。

成虫:体长13~17毫米,宽6毫米左右,全体翠绿色,具金属光泽,身体扁平,密布刻点。头部颜面有粗刻点,中央具倒“Y”形隆起。触角黑色锯齿状,11节;复眼深褐色,肾形。头部中央有一黑蓝色纵斑。前胸背板密布细刻点,两侧及鞘翅边缘具金黄色微红的纵纹,状似金边。背面具5条蓝黑色纵线纹。小盾片扁、梯形。雄虫腹末尖形,雌虫腹末钝圆。

卵:椭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4毫米,初乳白色,后渐变黄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0~60毫米,扁平,由乳白渐变黄白、无色。前胸膨大,背部中央有一个“人”字形凹纹。腹部10节,细长。

蛹:裸蛹,长15~20毫米,宽约8毫米,初乳白色,后变紫绿色,有光泽。

【病原】:

Phyllactinia pyri(Cast.)Homma,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Colletotrichopsis piri(Noack)f.sp.tirolense Bubak,属于半知菌亚门。

Helicobasidium tanakae Miyabe,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

Septobasidium pedicellatum(Schw.)Pat,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

一种生理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病因复杂。

【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及粘附在枝梢上越冬,通过风雨传播。

病菌以菌丝体在落叶上过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

病菌以菌膜在被害枝干上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生长期病菌以介壳虫的分泌物为养料,故介壳虫发生严重的果园,膏药病发生也较重。

病菌以菌膜在被害枝干上越冬,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用杜梨作砧木,嫁接洋梨,两者亲和力不好,在梨树进入结果期后,树势衰弱,顶腐病发生较多。

鸭梨黑心病分为“早期黑心病”和“晚期黑心病”两种,前者在入冷库30~50天后发病,由低温伤害引起;后者大多出现在第二年春节前后,与果实自然衰老有关。根据对果实中酶的测定,鸭梨果心褐变主要由多酚氧化酶引起,酶促使氧化褐变反应。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或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树下土中越冬。以成虫越冬者,第二年出土为害,每年1代;以幼虫越冬者,第二年不出土变成虫,第三年出土为害,2年1代,成虫从5月上旬至7月下旬出土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发期;每逢下雨后便有大量的成虫出土,若气候干旱,成虫则明显减少。成虫出土始期为梨树开花前后,梨长到拇指大时出土量最多。出土后的成虫先飞到树冠下部枝条上食害幼果,约10天后,便开始交尾产卵,并将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整个树冠。成虫产卵时,首先在果梗基部咬一伤口,然后在果面咬一小孔,产卵于其中,最后成虫分泌一种乳白色胶状物封口,干后变黑褐色,不久该果因果柄有伤,自然脱落。幼虫在果中生活25天左右,钻入土中。部分幼虫当年化蛹,羽化变成成虫;另一部分以幼虫越冬。成虫产卵造成的损失最大,1头雌虫平均产卵70~80粒,最多150粒,每个果产1粒。严重发生时,大年变小年,小年变绝收。

成虫有假死的习性,早晚气温低时,受惊扰即假死落地,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时,虽遇惊扰而假死落下,多于半空即飞去。

梨品种之间受害程度不同,香水梨受害最重,鸭梨、白梨受害稍轻。

梨星毛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龄幼虫在枝干翘皮缝中做茧越冬。至梨花芽膨大期开始出蛰,开绽期达到出蛰始盛期,出蛰高峰在花序伸出期。出蛰幼虫蛀入新芽,展叶后为害叶片,叶片被其用丝缀成饺子形,幼虫就在其中啃食叶肉,仅残留下表皮。一头幼虫可食掉7~8片叶。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末至7月上旬(辽宁地区),卵产在叶背。幼虫为害至7月下旬入蛰。

梨网蝽在河北一年发生3~4代,河南和陕西关中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潜伏在落叶下、树干翘皮、崖壁裂缝及果园四周灌木丛中越冬。越冬成虫在果树发芽后的4月上旬开始出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出蛰高峰期,至6月上旬,成虫出蛰基本结束。出蛰后期为4月下旬开始产卵,1头雌虫可产卵400粒,以后各代产卵150~200粒,每次产卵20粒左右,卵产在叶背组织内。产卵处留有褐色分泌物。卵期18~20天。若虫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初孵幼虫活动力差,群集为害,若虫期13~16天;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全世代历期为26~30天。梨网蝽全年为害最重时期为7~8月份,即第二、第三代发生期。第四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飞向越冬场所,以10月下旬最多。

在辽宁、河北梨区一年发生1代;山东、陕西梨区一年发生2代。在一代区的梨产区,以初龄幼虫在被害枝内虫道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活动,在枝条表皮下不规则地串蛀虫道。幼虫老熟后于6月间在虫道里化蛹,7月出现越冬代成虫,产卵于光滑的枝上。幼虫孵化后从卵下直接蛀入树皮里,在表皮下串食为害,秋季进入越冬。

在两代发生区,以中龄幼虫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为害。5月中旬开始化蛹,蛹盛发期在5月底至6月初。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于8月中旬至9月初发生。第二代幼虫8月下旬开始为害,约于11月进入越冬。

成虫白天停留在枝叶上,夜间活动交尾、产卵,卵大多单粒散产在表皮光滑的树枝和果面上。幼虫蛀入树皮在表皮下串食为害,初龄幼虫串食虫道很细,弯曲呈线形,随虫龄增大,虫道逐渐加宽,虫道连片,被害枝表皮枯死炸裂、翘起。

梨不同品种受害也不同,一般枝皮光滑、毛少的品种如:康德梨、巴梨受害严重,枝皮粗糙的慈梨受害轻。

一年发生代数由地区不同而异。北方梨区大多2年完成1代。以不同龄期幼虫于被害枝干皮层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在2年发生1代的地区,幼虫当年不化蛹。早春树液流动时,越冬小幼虫继续蛀食为害,老熟幼虫化蛹。蛹期15~30天。4月下旬有成虫羽化。田间成虫发生期一般在5月至7月上旬,盛期在5月下旬。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梨树叶片,早晚静伏叶上,遇惊动有下坠落地的假死习性。羽化后经10余天开始产卵,多散产于枝干皮缝和伤口处,1头雌虫可产卵20~100粒,卵期10~15天。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先在绿皮层蛀食,随着虫龄增大,逐渐深入到形成层串食。蛀成迂回曲折不规则虫道。秋后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越冬,当年或1年幼虫多在外皮层或形成层处越冬。翌年梨芽萌动时又开始活动,继续蛀食为害。此虫发生轻重常与树势和品种有关。树势衰弱和伤口多的树受害重,巴梨、日本梨受害重。

【防治方法】:

(1)冬季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梨树发芽前喷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发病重的果园,进行药剂防治。常用以下药剂:50%托布津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40%福美胂700~800倍液。

2.梨叶炭疽病

(1)冬季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2)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结合锈病或黑星病防治,可控制该病。

3.梨褐色膏药病

(1)及时防治介壳虫。

(2)刮除菌膜,药剂治疗。用竹或小刀刮除枝干上菌膜,再涂抹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直接在菌膜上涂抹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0.5%五氯酚钠混合液。

4.梨灰色膏药病

同梨褐色膏药病。

5.梨顶腐病

(1)用鹿梨作砧木嫁接洋梨,树势较强,顶腐病发生少。

(2)加强果园肥水管理,促使树势生长健壮,提高梨树抗病力。

6.梨黑心病

(1)冷库贮藏时,采取逐步降温的方法,可以减轻由于低温伤害所引起“早期黑心病”。

(2)适时采收,及时入库贮藏和改善贮藏条件,推迟果实衰老的时期。

7.梨象甲 梨象甲曾误称朝鲜象鼻虫。俗名:梨子、梨、梨。主要为害梨树的果实,也为害苹果和桃。

(1)秋冬浅耕,杀灭在土中越冬的成虫和幼虫。

(2)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摇树收集成虫,集中销毁。及时拣拾虫果,不让幼虫脱果入土。

(3)在发生严重的梨园,在成虫出土期进行树冠下地面施药。成虫出土始盛期开始施药,10天后再施一次。农药种类及用药量:25%辛硫磷100倍液,每株用药液量5千克;2.5%敌百虫粉剂0.4千克加25千克细沙,拌匀后撒于树冠下;90%敌百虫100倍液,每株用1千克药水。

(4)树上喷药 因梨象鼻虫发生期长,故应连续用药2~3次。第一次用药在成虫尚未产卵前,喷80%敌百虫8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3000~4000倍液。以后视发生轻重程度,间隔10~15天再用药。

8.梨星毛虫 梨星毛虫属鳞翅目,斑蛾科。又名梨叶斑蛾。幼虫俗称梨狗子、饺子虫、裹叶虫。分布广泛,以梨、苹果等为主,以幼虫食害芽、花蕾、嫩叶。花谢后幼虫吐丝将新叶缀连成饺子状。受害叶片凋落,树体营养不良,损失严重。

(1)春季刮翘皮,消灭在其中越冬的幼虫,减少越冬基数。在发生不重的果园,可用人工及时摘除被害叶片及虫苞,或清晨震动树枝,消灭成虫。利用成虫飞翔能力不强和轻摇下落的特点,网捕或捉拿成虫。幼虫越冬前,树上绑草把诱集越冬幼虫,于第二年越冬幼虫出蛰前,及时将树干上的草把取下,集中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2)药剂防治。出蛰期为防治关键时期,农药种类和浓度:以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为最好,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10%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

9.梨网蝽 梨网蝽又称梨军配虫,属半翅目,蝽科,它分布于北京、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主要寄主有梨、苹果、桃等,是梨树的重要害虫。

防治特点及重点:梨网蝽在1年中,前期虫数量少,后期多,为害重,世代重叠,防治不易彻底。因此,重点防治时期应放在越冬代和第一代若虫期。

(1)人工防治 春季清除果园中的落叶、杂草,刮除老翘皮,对减少越冬虫源有显着作用。果实套袋。

(2)药剂防治 越冬基数大的梨园,梨树落花后,越冬代成虫产卵之前喷洒杀虫剂可收到良好效果。从5月下旬开始,在第一代若虫孵化期,当发现若虫有白色成虫出现时,而成虫尚未产卵,这时期喷药,杀虫效果最佳。药剂及种类:50%拉硫磷1500~2000倍液,40.7%乐斯本乳油2000~3000倍液。

10.梨潜皮蛾 梨潜皮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俗名串皮虫。它分布范围广,东北、西北地区都有发生,一些成龄梨园分布普遍,发生为害较重,枝上树皮被串蛀,表皮炸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主要寄主为梨,其次为苹果。

(1)加强检疫 从有梨潜皮蛾发生区调运苗木、接穗应严格检查,防止带虫苗木、接穗传入新区。

(2)生物防治 梨潜皮蛾的寄生蜂较多,潜蛾姬小蜂是主要天敌。在施药少的梨区,寄生率可达40%以上。

(3)药剂防治 时间为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药剂种类及浓度为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剂1500倍液,防效显着。

11.金缘吉丁虫 金缘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又名金缘吉丁、褐缘吉丁、梨吉丁虫等。它分布在我国梨产区,以华北、华东、西北及辽宁、河北、湖北等地发生普遍,为害梨、苹果、桃、杏、山楂等。对梨更加嗜食。以幼虫为害梨树枝干。

(1)栽培防虫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并尽量避免伤口。

(2)人工捕杀成虫 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习性,组织人力清晨震树捕杀成虫。

(3)刮皮消灭虫源 冬春季刮除树皮,消灭在外皮层为害的低龄幼虫。及时清除田间被害死树、死枝,减少虫源。

(4)生物防治 幼虫及蛹常被寄生蜂寄生。啄木鸟也是它的重要天敌。

(5)药剂防治 对于发生严重的果园,药剂防治是重要手段。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羽化初期,用药剂封闭枝干,从5月上旬开始。药剂种类及浓度:90%敌百虫6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等。

(6)杀灭幼虫 7~8月间幼虫被害处凹陷变黑,可人工控制幼虫或涂刷80%敌敌畏煤油稀释20倍液于树的虫道上,杀死低龄幼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