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1页(1754字)

【释文】:

黄瓜灰霉病常造成大量烂果,发病严重的大棚、温室,一般可减产2~3成,甚至提前拉秧。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为害番茄、茄子、甜椒、菜豆、莴苣、韭菜等多种蔬菜。

1.症状识别 黄瓜灰霉病主要为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多从花上开始侵染。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被害轻者生长停滞,烂去瓜头,重者全瓜腐烂。烂瓜、烂花落在茎、叶片上导致茎、叶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色,病斑中间有时生灰色霉层。叶片上常可见到由被害的花落在叶片上而形成直径20~25毫米的大型枯斑,边缘明显,有时有明显的轮纹。茎上发病后,造成茎部数节腐烂,瓜蔓折断,植株枯死。被害部都可见到灰褐色的霉状物。

2.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图2-8)侵染引起的。病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数根丛生,无色至褐色,顶端有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病菌可形成黑色、扁平屎状的菌核。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或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可在病残体上存活4~5个月。越冬的分生孢子、菌丝、菌核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靠气流、水溅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发病的瓜、叶、花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重复感染发病,被害的雄花落在叶片上、瓜条上、茎蔓上也可以重复感染传病。

图2-8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

1.分生孢子梗上着生葡萄穗状的分生孢子 2.分生孢子梗上的小梗 3.分生孢子 4.分生孢子着生状

3.发病条件 光照不足、高湿(相对湿度94%以上),较低的温度(20℃左右)是灰霉病发生蔓延的重要条件。在此条件下植株生长衰弱,抗病性差,较易感病。北方春季连阴天多的年份,气温偏低,不及时放风,棚室内湿度大的黄瓜,一般病害严重。长江流域3月中旬以后,温室、大棚温度在10~15℃之间,加上春季多雨,病害迅速蔓延。气温高于30℃或低于4℃,相对湿度在94%以上,病害停止蔓延。苗期和花期较易感病。病菌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的伤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的花瓣和较老的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

4.防治方法 加强保护地黄瓜的栽培管理,控制大棚、温室的湿度,结合药剂防治,是防治灰霉病的有效方法。

(1)清除病残体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进行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减少棚内初侵染源。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及时带出棚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 及时清洁棚面尘土,增强光照,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切忌在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毁。

(3)药剂防治 从发病初期开始喷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公顷棚室15千克,或用15%速克灵(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公顷棚室每次3000~3750克,(喷粉、熏烟方法同黄瓜霜霉病),或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每次每公顷喷液750~900千克。在病菌对速克灵、多菌灵、扑海因、甲基托布津产生抗药性的菜区,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或6.5%万霉灵粉尘剂每公顷棚室每次15千克喷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