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97页(1754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概述】本品又名白姜、均姜。为姜科植物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浙江、山东、湖北、广东、陕西亦产。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出根茎,去掉茎叶、须根,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药性】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应用】

1.用于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如脘腹冷痛,常与高良姜同用;如脘腹冷痛由脾胃虚寒所致者,则配党参、白术、炙甘草,方如理中丸;若中焦胃寒,干呕吐逆者,则与半夏配用,方如半夏干姜散。

2.用于亡阳欲脱所致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常与附子配用,方如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3.用于寒饮伏肺而致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常与细辛、麻黄等同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此外,干姜亦能散寒燥湿,可用于寒湿痹痛,常与苍术、独活、乌头配用;与雄黄研末外用,可治牙痛;配以川乌头、苍术、当归研末调膏外用,可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或血热妄行者禁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干姜含挥发油成分如姜烯、牻儿醛、牻牛儿醇、甜没药烯、芳樟醇、橙花醛、松油醇、樟烯、柠檬烯等。

2.药理作用 干姜甲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诱导的小睡眠时间,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镇痛作用,能显着抑制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并能明显延长热刺激痛反应的潜伏期;水提取物有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或有效成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增强作用;干姜醚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大鼠足肿有显着的拮抗作用;另有止呕吐、抗缺氧等作用。

3.临床报道 ① 急性肠炎:淡干姜10g,生栀子15g,每日1剂,用水350ml,煎取150ml,去渣,分早、中、晚3次服完,每次饭前半小时温服50ml。治疗1例,效果明显。[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6):43] ② 小儿腹泻:用干姜25g,吴茱萸20g,共为细末,装入纱布袋内敷脐,以热水袋温熨之,一般20~30分钟,每日3~4次,3天为 1个疗程。共治疗 98例,结果临床治愈率94% 。[淮海医药,1997,(1):31]③ 手足皲裂:用20% 的干姜酊30ml,干姜粉3g,氯化钠0.5g,甘油30ml,香精3滴,加水至100ml,摇匀,局部涂药。共治疗70例,总有效率为88.6%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6):469]④ 预防晕船:用干姜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每粒1g,于开船前30分种服用,共观察54例,与服用安慰剂和晕海宁者比较,干姜粉抗晕船的效果强于晕海宁。[中华航海医学杂志,1999,(1):23]⑤ 骨与关节结核:干姜、沙(沙滩上小爬虫,在沙中小窝窝内生长,形如臭虫,较臭虫稍大,倒行)各等量,将上二药置于新瓦面上焙干研末,和米饭适量搓成大小不等条状药锭,阴干备用。局麻后将药锭插入瘘管。共治疗10例,结果全部获愈。[中国民间疗法,1999,(1):20]⑥ 冠心病、心肌梗死:口服干姜胶囊(主要成分为干姜,每粒含生药0.4g),每日3次,每次2粒。共治疗60例,结果显效35例,有效23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 96.7% 。[中国中医急症,1998,(1):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