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100页(4128字)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病人胃黏膜内成功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n,HP)以来,来自成人和儿童的大量研究证实HP和许多上胃肠道疾病相关。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消化性溃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HP的长期感染也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根除HP可明显降低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率,还可使胃MALT淋巴瘤病程发生逆转,甚至消失;并可改善一部分慢性胃炎病人的顽固性消化不良症状。可以说HP的发现和研究,把胃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地区,儿童又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如何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小儿HP感染的诊断技术,掌握治疗HP感染的适应证及准确应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流行病学】

文献报道HP在人群中的流行率与病人所居住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是否处在发达或发展中的地位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儿童与青少年中一般很少有HP定植,<5岁更是少见,50岁以后,>50%的病人才有HP血清学感染的依据。在我国,7~12岁无症状学龄儿童人群平均HP感染率为40.93%,其中7岁组为30.93%,8岁为34.93%,9岁为38.92%,10岁为46.11%,11岁为48.67%,12岁为47.30%。农村学生感染率为49.83%,明显高于市区学生31.49%的感染率,即HP感染率受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此外发现小儿HP感染率还受父母职业和家庭条件,知识文化水平的影响,在教师、医生、会计、干部等类职员的家庭中,小儿Hp感染率仅为32.74%,而在工人(含农工),农民家庭中感染率达43.90%~47.93%。

【传播途径】

HP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目前尚不清楚,自然界中也无其确定的宿主,除人外,仅在非人灵长类有其自然感染。目前较多的依据是支持粪-口途径传播。

【诊断】

HP感染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2大类:①直接法:用培养、PCR、组织学方法直接检测胃黏膜内的HP。②间接法:利用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据HP具有水解尿素的能力而做的呼吸试验,尿素酶试验。血清学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能用于目前感染的诊断,主要用于筛选或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医生来说,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于病人是重要的,目前主要采用联合方法诊断。

1.胃黏膜培养 通过胃镜钳取胃窦黏膜做HP培养是最精确的诊断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此外,还可提供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临床选用药物,尤其是治疗失败者或者生活在HP耐药性很高的国家。HP培养方法特点是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居中,操作技术难,耗费时间较长,培养一般需3~6d,即使是有经验的实验师操作,培养成功率也仅达50%~80%。影响HP生长,造成假阴性结果的因素主要有:①培养标本不含HP,因为HP分布不均匀,应从不同部位多取几块。②胃镜检查前用吞咽表面麻醉药。③活检钳污染了戊醛或其他微生物。④最近使用过抗生素或H。受体阻滞药、铋剂或奥美拉唑,这些均能抑制细菌生长。⑤标本要尽快接种培养,一般应于2h内完成。③分离培养基应新鲜。①有条件时先用液体培养基做增长培养,然后进行分离。

2.粪便培养 最近报道从人的粪便中也可培养出HP,但需在微氧的环境下离心,浓缩细菌而获得,因为现在只能在50%HP定植病人的粪便中检出,所以对此非侵袭方法需作进一步研究。

3.组织切片法 是HP的另一种的直接检查方法,因为HP定居在人胃黏膜的黏液层下,上皮细胞表面,正常该部位未见其他细菌,因此根据在组织切片上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特征(HP在组织学的表现特征是在胃黏膜和胃之间存在螺旋杆状物),即可诊断HP感染,是较可靠的方法。此外,组织切片法能提供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信息。组织学检查特点是敏感性高,有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重复使用,并可永久保存资料。

4.直接涂片染色 用相差显微镜直接检查涂于玻片上的胃黏膜中HP。

5.尿素酶试验 因HP是人胃内惟一能够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细菌,故可通过检测尿素酶来诊断HP感染。尿素酶分解胃内的尿素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基于此原理,现已经发展了多种检测HP尿素酶的方法。

(1)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 胃黏膜活检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为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快速、灵敏等优点,但受细菌数量的影响,活检组织中HP数量很少时,则易出现假阴性。在使用铋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甚至H2受体拮抗药治疗后,尿素酶试验的敏感性也明显降低,故此方法主要用于HP感染的最初检测。目前所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pH指示剂法 试剂中含有尿素和pH指示剂(如酚红pH值为6.8时显黄棕色,8.4时显粉红色)。从胃内取出的标本通常呈酸性(pH<6.0),一般情况下试剂的颜色不变,如果胃内有HP感染时,当黏膜标本放人试剂中HP产生的尿素酶很快分解尿素产生氨,使pH值升高,试剂变为粉红色。

2)分析化学法 采用分析化学原理检测HP尿素酶的最终产物,由于阳性显色反应不是取决于试剂中pH值的改变,可以避免一些影响pH值的因素所致的假阴性。

(2)呼吸试验 用核素标记尿素,口服后测定呼气中标记的CO2量,能间接反映尿素酶的量,属非侵入性检查。呼吸试验具有快速、可靠、安全、无痛苦的优点,适合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是否有HP感染,而不是曾否有过感染,因此优于血清学检查。因此用于疗效观察是一种较敏感的指标,也是随访的一种理想方法。

【治疗】

1.HP根除治疗的对象1997年来美国、欧洲、亚太地区胃肠病学和微生物学专家先后召开了HP的共识会议,现将这些会议达成的治疗对象共识归纳如下。

(1)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不论溃疡是初发或复发,不论活动或静止,不论有无并发n症(出血、穿孔)史,均需抗HP治疗。

(2)HP感染的胃MALT淋巴瘤。

(3)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如糜烂、萎缩、肠化生等的慢性胃炎。

(4)早期胃癌根除后。

(5)需长期服用非留体类抗炎药者。

2.抗HP的体外药敏试验不论有无并发体外试验表明,HP对青霉素类最为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头孢磺啶除外)、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等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呋喃类、培氟沙星(哌氟唑酸)、氯霉素、诺氟沙星(氟哌酸)中度敏感;对磺胺类、甲氧苄啶、万古霉素等不敏感。治疗溃疡的药物西咪替了、雷尼替了、甘珀酸(生胃酮)等对HP无明显抗菌活性,但HP对铋盐中度敏感。

3.常用于儿童HP治疗的药物

(1)抗生素:阿莫西林50mg/(kg·d),3~4次/日,4~6周。替硝唑20mg/(kg·d),6周;甲硝唑(灭滴灵)20mg/(kg·d),2~4周;克拉霉素(克拉仙)15mg/(kg·d),2/d,7~14d。

(2)铋剂:胶体次枸檬酸铋(得诺)7~8mg/(kg·d),46周。

(3)水杨酸铋:H2受体阻滞药,质子泵抑制药

4.治疗方案

(1)含铋剂的方案:

铋剂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铋剂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

(2)不含铋剂的方案:

阿莫西林加替硝唑

阿莫西林加甲硝唑加H2受体阻滞药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加质子泵抑制药

5.根除后复发和对策HP复发指HP根除后又重新回复到感染的状况,检测试验从阴性转为阳性,这包括原菌株事实上未被彻底杀灭而再燃和新菌株重新感染两大类。辨别HP再燃还是重新感染的理想方法是对治疗前和治疗后复发的HP菌株做鉴定比较,属同一株HP系是再燃,不同类型菌株则为重新感染。HP根除后复发的治疗:重新感染,治疗方案选择可和首次相同,如属再燃说明首次治疗失败,极大可能是耐药菌株,应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方案用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