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570页(1464字)
消瘦是指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15%~25%以上,并伴有皮肤松弛,弹性减退,皮下脂肪明显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严重消瘦常伴有体温过低,低血糖,营养不良水肿和皮肤出现紫癜。
【病因】
1.消化系统疾病 如婴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合征、脂肪泻、肠寄生虫病、胰腺囊性纤维变等。
2.肺部疾病 如肺结核、慢性肺炎、慢性脓胸、肺脓肿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结核性脑膜炎、婴儿间脑综合征、脑脓肿等。
4.肝肾疾病 如迁延性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肿瘤、慢性肾炎等。
5.先天性疾病 如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先天性肾发育不全、大脑发育不全等。
6.内分泌及代谢缺陷病 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尼曼一匹克病、婴儿代谢病、肾源性尿崩症、肾小管性酸中毒、蔗糖血症、垂体性消瘦综合征、糖尿病等。
7.其他 如未成熟儿、早老症、营养不良等。
【鉴别要点】
消瘦可因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故应详询病史,全面检查,并参考有关实验室资料,综合分析。若小儿形体虽瘦小,但无任何病理情况,可能与父母体型瘦小有关;亦可由于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所需热量较多,致体型瘦小,而非病理情况。
若已确定为病理性消瘦,则应查明在出生后2~3周,有无出现频繁呕吐,若呕吐呈喷射状,应考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能。若婴儿有呕吐腹泻,大便呈黄绿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或伴有脱水,应考虑婴儿腹泻症。若呕吐与进食有关,呕吐物中有黏液或血液时,应考虑食管裂孔疝可能。若粪便量多而奇臭,含多量脂肪及淀粉,并反复发生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考虑胰腺囊性纤维性变。
1.临床表现 凡伴有发热、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先天性畸形、水肿、紫癜、心脏扩大、腹部有包块、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时,均对诊断有帮助。
2.不同年龄的小儿的特殊致病因素 新生儿至2岁时,大都由于喂养不当,生活卫生条件差及护理不周等原因所造成,包括营养不良、消化不良、慢性痢疾以及对进食和机体代谢有影响的先天性畸形(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巨结肠等)。2岁以后的小儿、单纯因膳食不当引起消瘦者较少,而以全身各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因,如消化道疾病、肠寄生虫病、肺部感染等,以及病程较长的发热病和传染病,均可导致消瘦。
3.实验室检查 根据需要进行检查,如血、尿、粪便常规检查,血沉,血培养,OT试验,胃、十二指肠液分析,肝肾功能,尿中17-酮及17-羟类固醇测定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某些特殊检查,如甲状腺吸碘率,血清蛋白结合碘,基础代谢率以及心、肺、消化道或骨骼X线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