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29页(1312字)

作为外国哲学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着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派哲学的性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进行了研究。

1.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 张尚仁在《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8期上发表文章,一反传统的看法,认为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个命题的原意是唯物主义的,从而引起了争论。庞长富在《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巴门尼德所讲的存在是指“纯粹抽象无物的东西”,重申巴门尼德的该命题是唯心主义的。韩振峰在《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属于实体的东西,思想从存在而来,因而他的观点与张尚仁的观点相近。黄颂杰在《吉林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认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是从原始宗教唯心主义向思辨唯心主义的过渡,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周文彰和郭必选在《吉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上分别发表文章,认为巴门尼德的存在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因而都主张巴门尼德是唯物主义者。

2.毕达哥拉斯派哲学的性质。 1985年《中国哲学年鉴》的“毕达哥拉斯派哲学性质的讨论”栏内,介绍了有关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派别提出“数是万物的始基”,主张“事物即数”,把数看成事物的元素,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第二种观点认为,从这一派别的灵魂、和谐、数等几个主要哲学范畴来分析,这一派既强调了灵魂的物质性,又宣扬灵魂不死、轮回转移,既从具体感性的东西中得出和谐的范畴,又把和谐范畴看成超自然、超人类的精神力量,既把数看成是事物的元素,又认为数是先于事物的范型和形式,因此,这一派别具有二元论的性质。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一派别的数是一般概念,独立于客观事物而存在,因而这一派别是唯心主义的。

3.苏格拉底哲学。 叶秀山着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和《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两本书,把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特点概括为广义的“自然哲学”,而苏格拉底则实现了从认识“自然”到认识“自我”的转变。他认为,苏格拉底所做的工作是两千多年后康德的工作的先声。叶秀山计划独立撰写多卷本希腊哲学史,有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专着,正在撰写之中。

4.亚里士多德哲学。 汪子嵩着有《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一书。本书以本体为核心问题,逐步展开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质料与形式、潜能与现实的学说,关于个别与一般的学说,以及亚里士多德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动摇等,登堂入室地窥视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结构。

5.柏拉图哲学。 范明生的《柏拉图哲学述评》一书,根据柏拉图的原着,借助古代从亚里士多德到新柏拉图主义者的记载和理解,广泛吸收从近代的黑格尔到现代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认识论、理念论、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政治学说、道德伦理学说、灵魂论、至善论等方面,对柏拉图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