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价值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52页(1200字)
生态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价值问题是生态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按传统的认识,空气、水、矿物、森林和草原等天然资源因没有经过人类劳动所以都没有价值。陈予群认为生态资源是有价值的,其价值也应当是物化在生态中的、社会必要的人的劳动表现(《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杨沛源认为,生态环境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价值。因为人们的社会劳动必须同自然界结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才可能创造出价值来(同上)。詹四勋、杨志帆提出,用货币形式去比较分析生态资源效益实质上是评价它们的使用价值,而不是评价其价值(詹四勋、杨志帆:《陆地生态资源经济效益比较分析》,《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何乃维指出现在有一个比较流行的双重价值的说法,例如常说森林的生态价值大于其木材价值若干倍。应当将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与经济效益区别开来,森林的生态功能在经济方面起的经济效果同森林价值不是一回事,森林的价值只能有一个,投入造林育林中的物化劳动(何乃维:《森林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理论与实践问题》,《农业生态经济通讯》1985年第1期)。
【参考文献】:
万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战略问题》,《人民日报》1984年4月6日。
许涤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第三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马世骏:《生态平衡的整体观和经济观》,《光明日报》1982年2月5日。
王全新:《关于农业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索》,《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84年第72期。
王耕今:《研究农业生态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宁夏日报》1982年2月23日。
何乃维:《森林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理论与实践问题》,《农业生态经济通讯》1985年第1期;《关于生态经济学概念与特点的探讨》,《农业经济情况》1983年第9期。
于光远:《访问一个生态农场——四篇短文和一个序言》,《经济研究》1984年第3期。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编:《中国生态经济问题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经济研究杂志及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编:《论生态平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陈栋生编:《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文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