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图的编绘与古代地理名着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37页(2270字)

编绘历史地图是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工程,又是每一历史时期历史地理学科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地图编绘方面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绘出版。图集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时期,下迄清代,共28个图组,304幅地图,每幅图所标绘的城邑山川,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总计全集所列地名近七万个。这部图的所有图幅都采用古今对照方式,图上点线的确定不仅有历史文献作依据,而且吸收了至今已发表的地理学、考古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因此,其学术价值和历史地图绘制技术都是前所未有的(葛周:《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4期)。

历史地图方面的另一成果是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这虽是一部中型的历史地图集,但却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第一部公开出版的综合性历史地图集。该图集包括从原始社会至鸦片战争前的有关地图,分上、下两册。上册已于1981年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下册不久亦将问世。

对古代地理名着的研究,侯仁之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名着选读》(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收入顾颉刚注释的《禹贡》,谭其骧选释的《汉书·地理志》,侯仁之、黄盛璋选释的《水经注》和任美锷选释的《徐霞客游记》。书中的注释着重在地理内容的解说和阐发,与过去那种繁琐的考证有本质的区别。

对《禹贡》的研究,除了顾颉刚的《禹贡》注释外,还有辛树帜着的《禹贡新解》(农业出版社,1964年)和李长傅遗着、陈代光整理的《禹贡释地》(中州书画社,1982年)。关于《水经注》,195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守敬、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的影印本;198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王国维的《水经注校》,对史地工作者使用和研究《水经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根据最早版本由褚绍唐、吴应寿整理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于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使《游记》的面貌焕然一新。另外,还陆续出版了赵万里校辑的《元一统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6年)、贺次君辑校的《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和同一作者点校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王文楚、魏嵩山点校的《元丰九域志》(中华书局,1984年)。由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出版的《方舆胜览》不久也将问世。侯仁之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于196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我国古代从原始公社到封建社会末期地理学的发展,作了简要、系统的叙述,特别是对古代地理名着和地理学家的论述相当精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古代史常识(历史地理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一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历史地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30多年来,历史地理学这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来,无论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地图的编绘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作为历史地理学基本教材、全面系统地阐述历史地理的专着尚未编出,研究领域虽然在不断扩大和深入,但仍有不少空白,特别是在外国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还需要我们去开拓。有些领域的研究工作虽已开展起来,但还非常不够,如对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的研究就很薄弱,现在,《中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绘任务又落在历史地理工作者的肩上,就初步拟定的图目看,它不仅包括疆域政区,重要战争、战役,都市分布,人口工矿业,农牧业,民族,宗教、文化,交通与行记,还包括水文、地貌、沙漠、气候、自然灾害等各类图幅。随着这项工作的展开,可以预料,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将会进一步扩大,这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史为乐执笔)

【参考文献】: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名着选读》(第1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

史念海:《河山集》,三联书店,1963年、《河山集(二集)》,三联书店,1982年。

史念海主编:《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1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祁明荣:《黄河源头考察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

(明)徐弘祖着,褚绍唐、吴应寿整理:《徐霞客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1981年。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地图出版社,1979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