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农奴制改革
书籍: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381页(649字)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而不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张兴仪针对这一特点指出,改良也不是绝对不好的。不能以此就否定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而应该采取唯物主义态度,实事求是地评价改革的历史作用。他认为这一改革有重大历史意义,它不但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而且影响了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浅说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杭州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张恩博的《浅说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4期)。也认为,这次改革应该肯定,因为改革的结果扩大了国内市场,为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得到缓和。赵克毅认为,史学界论述俄国农奴制危机时,对农村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或失之过简,或根本忽略。他在《俄国农奴制废除前农村资本主义关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3期)一文中指出,改革前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贵族土地所有制开始瓦解;2.从农民分化中产生出工农业资产者和无产者;3农业经营中开始使用雇佣劳动。他认为,既不应否认农村资本主义关系在改革前的发展,但也不对之估计过高。俄国农业资本主义经营的情况并不普遍,其发展深度与广度不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农村相比。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