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514页(768字)

中山国是我国战国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与燕、韩、赵、魏同时称王历200余年,战国末期被赵所灭。有关中山国的历史,文献记载零散,且语焉不详。1974年至1978年,在我省平山县三汲一带发掘了中山故城及墓葬,出土大量文物,特别是青铜器铭文,为研究中山国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几年来,我省学者围绕中山国的创立和发展,族属和姓氏,社会性质及文化面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有些问题已经解决,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如战国中山是不是春秋鲜虞的继续?中山族姓问题?中山墓葬文物属于哪一民族文化?刘来成、李晓东的《试论战国时期中山国史的几个问题》(《文物》1978年第1期)一文认为,中山是姮姓白狄所建立的国家,白狄人与当地居民杂居,又与中原文化长期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走上了封建制度的共同轨道。张岗、谢志诚的《鲜虞中山族姓问题探索》(《河北学刊》982年创刊号)一文认为,鲜虞属狄族,其姓氏,以商后子姓较为可靠;白狄东迁说缺乏史据,魏晋注家将狄族指为白狄,也难成立;周王室不曾封其庶子于中山,战国中山是春秋鲜虞的继续。何直刚的《中山国史杂考》(《河北学刊》1985年第3期)一文则认为,中山和鲜虞同属一族(狄族),但各自一体,长期并存,没有继承关系。中山武公所居“顾”地,不在河北定县境内,更不是鼓(今河北晋县)音之讹,其地望在今河南范县东南。中山在晋国六卿战争中因支持赵氏而取得太行山东原鲜虞故地。魏灭“顾”地中山,尔后,中山桓公徙灵寿。此外,还就中山国的地名、经济问题、货币问题、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与中山国灭亡的关系、灭亡时间、中山国的城邦制度、中山国的疆域等问题发表文章,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对青铜器铭文也作了考释,出版了《中山王器文字编》。目前,这一研究正方兴未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