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767页(1995字)

【释义】: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遗传性肌肉变性性疾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肉无力、肌萎缩,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发病年龄、肌萎缩分布、病程和预后可分为不同临床类型。

【诊断】:

1.临床表现

(1)假肥大型 X性连隐性遗传、基因位点在Xp21上,因为基因突变、缺陷,使基因表达产物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Dys)合成障碍。Dys结构变化和功能丧失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型:

1)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 我国最常见类型。女性为基因携带者,极少发病,而所生男孩50%发病。多在4岁前起病,四肢近端无力,下肢为重,行走易跌跤,上楼及下蹲起立困难,进而行走摇摆,腰椎前凸,犹如鸭步。仰卧位起立时特殊姿势(Gowers征):翻身俯卧再双手支撑足、膝部才能直立。上肢受累时上举无力、双臂前推时肩胛骨游离、竖立称“翼状肩胛”。四肢近端肥肉萎缩同时伴双侧腓肠肌假性肥大,触之坚硬、但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一般在15岁前不能行走,晚期可累及远端肌肉,产生痉挛,可影响心肌及智力,多数在25~30岁前死于并发症。

2)Becker肌营养不良(BMD) 较少见,发病年龄在5~25岁,平均11岁左右,症状类似DMD,但进展较慢,病程较长,多不伴心肌受累。

(2)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由青春期发病,主要影响面部表情肌,肩胛带及肱二、三头肌,胸大肌,出现眼睑闭合无力、露齿、鼓腮困难,口唇增厚,微噘,上肢无力,翼状肩胛,病情进展缓慢,晚期可影响骨盆带。

(3)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散发者多见,10~20岁之间发病,开始为骨盆带肌无力、肌萎缩,行走鸭步,以后肩胛带受累,上举困难,翼状肩胛、病情进展缓慢。

(4)眼咽型肌营养不良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散发者发病迟,多在30~40岁左右。

1)单纯眼肌型 对称性上睑下垂及眼球活动障碍,可出现眼球固定。

2)眼咽型 首发眼部症状,逐渐影响吞咽肌、面肌、咬肌,产生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咀嚼及面部表情肌无力。

2.辅助检查

(1)血清肌酶异常 肌酸磷酸激酶(CP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显着增高;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醛缩酶也可增高,晚期明显肌萎缩时增高不明显乃至正常。

(2)肌电图 典型肌源性损害。

(3)肌肉活检 肌纤维坏死和再生,横纹消失,肌膜核内移,空泡增多,细胞间质大量脂肪及结缔组织增生。

(4)免疫组化染色法 在假肥大型DMD Dys染色阴性,而BMD Dys呈弱阳性,在肌细胞膜上分布不连续,斑片状。

3.鉴别诊断

(1)多发性肌炎。

(2)少年型近端型脊髓性肌萎缩。

(3)重症肌无力 眼咽型。

【治疗】:

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做好遗传咨询,产前检查,预防本病发生十分重要。

1.生活要点 维持正常活动,适当锻炼,避免过劳,高蛋白饮食——瘦肉、豆制品。

2.药物治疗

(1)维生素E、维生素B。

(2)肌苷、ATP、苯丙酸诺、加兰他敏、地塞米松,早期可能有效,但均无肯定疗效。

(3)胰岛素葡萄糖疗法 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第1周4u,第2周8u,第3周12u,第4周16u,为一疗程,注射后15min口服葡萄糖粉50~100g,注意低血糖反应。有效者2~3个月可重复一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