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导管检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54页(2857字)
【适应证】
(1)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判断病变的程度。
(2)后天性心脏病如瓣膜狭窄,大血管疾病如炎症、阻滞、动静脉瘘、血管瘤等。
(3)监测心、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4)用于治疗如导管射频消融术,瓣膜球囊成形术,动脉导管栓塞术等。
【术前准备】
(1)患儿检查前禁食禁水6~8h。
(2)穿刺或切开部位备皮。
(3)检查前做青霉素皮试,需造影者做碘过敏试验。
(4)术前少量镇静剂应用。
(5)检查前心率快或有缺氧发作者口服普萘络尔(心得安)。疑有血液高凝状态或既往有栓塞史者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
(6)发绀严重者、常有缺氧发作者术前3d开始吸氧,适当给予碱性液纠正酸中毒。
(7)检查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机制。
(8)准备好操作器械和药物,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选用相应大小型号的无菌导管多条备用。
【操作方法】
(1)患儿平卧于X线检查台上。
(2)5岁以下患儿需全麻,5岁以上患儿尽量局麻。
(3)可选股静脉或贵要静脉进针,一般多选右股静脉。可用穿刺法或切开法。
(4)局部皮肤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刀尖切2mm小口,扩至皮下,左手示指固定股动脉搏动点,右手持针与皮肤成30°~45°角在动脉搏动点内侧进针,入股静脉后,将导管送入静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头端渐推进至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及分支,控查异常通道。然后逐步将心导管退出,在退出过程中依次在肺微血管、肺动脉总干、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中部、右心室流入道、右心房下部、中部、上部和上、下腔静脉以及异常通道处测录压力并取血标本测血氧含量。
(5)操作时用肝素葡萄糖溶液(每毫升含肝素10u)自导管内缓慢推注以防止导管内血栓形成,检查结束时再推注25%葡萄糖液20ml及维生素C0.5g。
(6)术毕局部加压包扎。同时取股动脉血4~6m1作动脉血氧分析。
【导管检查的正常值】
1.心腔及大血管的压力
(1)右心房平均压 0~0.67kPa(0~5mmHg)。
(2)右心室收缩压/舒张压 2.39~3.99/0~0.67kPa(18~30/0~5mmHg)。
(3)右心室平均压 1.6~2.21kPa(12~16mmHg)。
(4)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 2.39~3.99/0.8~1.6kPa(18~30/6~12mmHg)。
(5)肺动脉平均压 1.73~2.26kPa(13~17mmHg)。
(6)肺小动脉平均压 0.8~1.6kPa(6~12mmHg)。
(7)上腔静脉平均压 0.267~0.8kPa(2~6mmHg)。
(8)下腔静脉平均压 0.53~1.06kPa(4~8mmHg)。
2.血氧含量及其间最大差值 见表20-3。
表20-3 血氧含量及其间最大差值
【并发症及处理】
(1)心律失常 常见为室性早搏和短阵室速,偶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因导管头端触及三尖瓣或心室间隔或右心室流出道所致。一般后撤导管即刻消失。严重者静脉给予利多卡因。房速者可静注普罗帕酮(心律平)。
(2)急性肺水肿 导管检查过程中出现咳嗽、发绀、呼吸困难等征象。应撤出导管、吸氧、用强心剂、利尿剂、酚妥拉明、激素等。
(3)休克或晕厥 严重肺动脉狭窄,导管强行进入,可出现血流中断,而发生休克或晕厥。应即后撤导管、吸氧。
(4)栓塞 表现四肢酸痛、发麻、苍白、发凉、栓塞远端动脉搏动消失,需即刻处理。用罂粟碱0.5mg/kg·次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抗凝剂肝素每次1mg/k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
(5)静脉痉挛 在穿刺或切开的静脉局部注射少量0.5%普鲁卡因液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可解除痉挛。
(6)造影剂过敏 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或死亡,立即静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注意事项】
(1)术后严密观察血压、体温及脉搏的变化。
(2)术后3d肌注青霉素40万~80万u。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明显心律紊乱。
(2)急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活动期或细菌性心内膜炎治愈不到3个月等。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4)有出血倾向。
(5)碘剂造影过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