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膨出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695页(1726字)

【释义】:

脐膨出是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缺陷,腹腔内脏通过脐部缺损突入脐带基底部,外盖一层薄而透明或半透明的囊膜。发病率低,男孩较多见,30%~50%伴有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如肠旋转不良、美克尔憩室、肠闭锁及EMG综合征。

【诊断】:

1.临床表现

(1)巨型脐膨出 腹壁缺损环直径超过5cm,当小儿吞咽气体后胃肠道充盈、膨出部迅速增大,临床一望而知,在腹中央可见到如馒头或儿头大小肿块,腹壁皮肤一般停留在膨出囊颈部边缘,囊膜在出生后24h内呈光亮半透明状,可以看到里面的内脏,24h后囊膜变得混浊干燥,如不及时处理可在几天内出现裂缝,引起腹腔感染,或内脏突出,两者均可导致婴儿死亡。

(2)小型脐膨出 腹壁缺损环在5cm以下,囊内大多只含小肠,小疝囊有颈部,外观呈蒂状,因疝囊小而且部分脐带的Whantous胶冻模糊而易误诊,故在关闭结扎脐带时至少离开腹壁5cm,可避免误损疝内容物的意外发生。

2.鉴别诊断 虽然脐膨出的诊断一望而知,然而在出生时囊膜已破的患儿应与腹裂鉴别,后者脐及脐带的位置和形态均正常,而在右脐旁腹壁有一裂缝,通过这一裂缝肠管突到腹外,并无囊膜覆盖。

【治疗】:

1.手术前处置 一旦脐膨出患儿出生后,应立即用无菌湿纱布覆盖患部,尽早转送小儿外科处理,手术越早越好,应在胃肠道无大量充气时手术较方便,并注意以下几点:

(1)无菌湿纱布覆盖患部,每小时更换一次,以免囊膜在空气中变得干燥、脆弱而裂开。

(2)从鼻孔置入胃管,每小时用针筒吸引,可防止呕吐,并可减轻胃肠道充气扩张。

(3)直立位X线胸腹摄片,了解有无心脏、膈肌异常及肠道充气情况,有无肠梗阻等。

(4)出生时囊膜已破裂患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有显着下降,应予迅速测定,以便及时补充。

(5)对重危病例手术前后应用静脉高营养及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2.手术方法

(1)一期修补术 适用于小型脐膨出,肝脏未膨出,估计腹腔能容纳膨出的内脏而不影响呼吸及循环者,麻醉下囊膜切除,回纳内脏,分层缝合腹壁。

(2)二期缝补术(Gross法) 适用于巨型脐膨出,保留脐膨出囊膜不予切除。

第一阶段:解剖游离两侧皮肤,并作2侧腋下纵向减张切口,然后将皮肤向中线拉拢,覆盖缝合于巨大脐膨出囊膜上。

第二阶段:待6~12个月后,小儿腹腔发育,膨出的脏器基本能回纳时,予手术解剖腹壁各层,切除中央多余皮肤分层缝合修复腹壁。

(3)分期整复修补术(SCHUSTOR法) 适用于巨型脐膨出,修补困难者,采用合成纤维膜(Teflone),缝合成袋形与缺损边缘皮肤缝合,向上悬吊,囊内滴入抗生素,反复多次逐渐加压,增大腹腔,约经2周左右,内脏全部纳入腹腔时,拆除合成纤维膜,分层缝合缝补腹壁,据报道,自从应用此方法后,使巨型脐膨出的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

3.保守疗法(Grob法) 适用于未成熟儿全身情况差,腹壁缺损过大而囊膜完整的病例,可以防止囊壁破裂感染,使腹壁前的皮肤能慢慢地覆盖上去,形成腹壁疝,应用合适的抗生素(70%酒精或0.5%硝酸银数滴入加入等渗盐水),用湿纱布涂布在囊膜表面,每4小时1次,使其形成干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