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学行政法学》第717页(1236字)

简称“国民党”。初名为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等人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它曾领导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中国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组建南京临时政府。不久,革命成果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中国国民党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其前身是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1912年,同盟会联合其他数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3月,孙中山领导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次年(1914)于日本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4月,该党在广东建立中华民国政府,5月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1923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发表改组宣言。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于广州召开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从此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曾经胜利地领导过反对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1927年,中国国民党内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背弃孙中山的三大主张。从此,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成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自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进行长达10年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中国造成极大的灾难。1937年7月,蒋介石被迫接受团结抗日的主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1938年武汉失守,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敌,蒋介石集团则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实际上依然坚持“先灭共后立宪”、“先安内后攘外”的方针。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抗战还比较努力,先后组织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但是另一方面又长期封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先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等严重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悍然发动反人民的内战。在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强烈要求实现和平民主的形势下,国民党不得不邀请中共领袖到重庆谈判,并于1946年1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但接着在其六届六中全会上推翻政协决议,同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11月召开“国民大会”,通过“宪法”。1948年3月,召开国民大会,举行总统选举。蒋介石国民党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的大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一方面组织力量企图顽抗,另一方面又提出“和平”建议,妄图实现南北分治的阴谋。1949年4月派代表团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但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4月23日解放南京,从此结束了蒋介石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22年的统治。蒋介石率残部逃往台湾,1949年12月11日将国民党中央党部迁往台湾。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 下一篇:中国民主促进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