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与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理财手册下》第1475页(2318字)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是分析企业未来盈利或亏损的重要会计资料,它所提供的盈利或亏损资料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果。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会对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在负债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偿债能力,特别是长期偿债能力与损益表所提供的盈亏情况紧密联系。一般说,企业盈利多,获利能力强,其长期偿债能力强;企业盈利少或亏损,则获利能力弱,长期偿债能力弱。运用企业损益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主要有两个指标:销售利润率,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税后利润净额与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公式:

销售利润率反映每百元销售收入带来税后利润的程度。也可用百分比表示,比值越大,企业获利能力越大。企业的获利能力特别是税后利润的能力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每百元的销售净收入所制造的税后利润越多,企业可以转化为偿还债务的资金就越多,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债权人到期收回债款的安全性也就越强。相反,销售净收入所创造的税后利润越少,企业可转化为偿还债务的资金就越少,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弱,债权人到期收回债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若企业长期微利或亏损,终将因资不抵债,导致破产和倒闭。

在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时,很有必要与该企业的历史水平和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以判断销售利润率是高还是低。

2.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

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也叫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从损益表角度看,它是反映长期偿债能力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中的分子部分除了净收益以外还包括了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在内。这样做的理由是:利息费用是借债赚取利润额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用借来的经营资本赚取利润后又付给债权人了,因此要将它加在分子中,扩大获利额,所得税本身就是在减去利息费用后计算的,它不影响利息的支付,它也是用借来的经营资本赚取利润后又上缴给国家了,因此,也要将它加在分子中,加大获利额。

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举债经营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债务所付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取的利润。若不能遵守这个原则,就不能举债,否则对外借款得不偿失。举债经营的风险就在于企业应付的债务利息有可能大于借入资本的盈利。为了防止这种风险的发生,可应用收盘对利息的保障倍数指标来衡量举债经营风险承度的大小。只要收盘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长远观点看,企业的收盘对利息的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等1或小于1都不能举债经营。但是在短期内,有些企业的收益对利息保障倍数在小于1的情况下却可能仍有能力支付债务利息,这是因为有些费用项目虽然数额较大,但是却不需要当期支付现金,比如折旧费、待摊费用等等。这些费用项目会导致净收益的下降,使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小于1,但不会影响利息费用的支付。

企业在评价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指标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不能仅就这个企业某一时期的收益对利息保障倍数来评价,应当从这一指标在企业的不同年度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同行业平均水平之间进行比较。

(2)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方能确定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稳定性。

(3)在预计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通常是选择一个指标最低的会计年度,这样做的理由是:

①企业不论经营好坏,都要偿还大约数额同量的债务利息;

②有些企业有的年度利润很高,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也很高,但并不能保证年年都有很高的利润和很高的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选择指标最低的年度,可以保证企业具有最低的偿债能力。

③用指标最低的年度情况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虽然最保守,但也最安全。

3.与损益表有关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实例计算

××企业1992年、1993年损益表如表(为了便于计算将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合并排列)所示

××企业损益表

(2)收益对利息的保障倍数=净收益+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