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压榨辊的强度及挠度计算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浆造纸工业计算手册上册》第378页(6116字)

【说明】 普通压榨辊的强度计算可按以下方法及步骤并参考第二篇第三章中:“辊筒的强度计算”进行。参见图1-15-39。

图1-15-39 双辊压榨中压榨辊的载荷图

(a)上下辊轴心线位于同一个铅直平面 (b)上下辊轴心线有偏心距m时 (c)上下辊轴承上的总载荷

1.上下辊轴心线位于同一个铅直平面时的强度计算

【说明】 见图1-15-39(a)

(1)两辊间的线压力q的计算

【公式】

式中 Gs——压榨上辊及其轴承、轴承座的重量(N)

P——两侧附加压力之和(N)

b——辊面宽度(m),假设上下辊间的实际压区全长与辊面宽度相等

(2)上辊的均布载荷qs的计算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上

(3)下辊的均布载荷qx的计算

【公式】

式中 Gx——下辊自重(N)

其它同上

(4)上辊中心横载面上的最大弯矩M1

【公式】

式中 l——压辊轴承中心距(m)

其它同上

(5)下辊中心横截面上的最大弯矩M1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前

(6)下辊因传动动力所受的扭矩M2

【公式】

式中 Dx——下压辊直径(m)

N—压榨部分传动的需用功率(kW),见“造纸机的传动功率计算”

V—车速(m/min)

(7)下压榨辊的合成弯矩M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上

(8)上、下压辊中心横截面的惯性矩I的计算

【公式】

I=0.05(D4)(m4) (1-15-326)

式中 D—上(或下)压辊辊壳的外径(m)

D1——上(或下)压辊辊壳的内径(m)

(9)上、下压辊中心横截面的截面模数的计算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上

(10)上压辊的弯曲应力[σw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上

(11)下压辊的应力[σw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上

2.上下辊轴心线有偏心距时的强度计算

【说明】 见图1-15-39(b)

(1)上压辊的均布载荷qs

【公式】

式中 P——施加于上辊轴承的附加压力(N)

b——辊面宽度(m)

γ——辊筒连心线与铅直线的夹角(度)

(2)下压辊的均布载荷qx

【公式】

式中 Gx——上辊重量(N)

Qn——上下辊中心连线方向上的重量(N)

其它同前

(3)辊筒连心线与铅直线的夹角γ

【公式】

式中 m——偏心距(m)

Ds——上辊辊径(m)

Dx——下辊辊径(m)

(4)上下压辊的强度计算

【说明】 先按前述垂直压榨中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求出上下压辊的弯矩M(下压辊计算扭矩)、惯性矩l及截面模数W,再求出弯曲应力[σw

3.上辊轴承臂处于非水平位置时的上下压辊的强度计算

【说明】 当上辊轴承臂在工作状态下并非处于水平的位置(此为常见情况)时,双辊压榨的压榨辊受力情况将发生变化,参见图1-15-40。

图1-15-40 双辊非水平压榨的载荷分析

(a)压辊受力分析 (b)上下辊轴承的总载荷

(1)两辊间的线压力q

【公式】

式中 Qn——上下辊连心线方向的载荷重(N)

Gs——上辊重量(N)

α——上辊轴承臂在工作状态下与铅直平面的夹角(度)

γ——辊筒连心线与铅直线的夹角(度)

P——附加压力(N)

其它同前

(2)上辊均布载荷强度qs的计算

【公式】

式中符号及含义同前

(3)下辊轴承的径向总载荷均布强度qx

【公式】

式中 Qn——见式1-15-332

其它同上

(4)上下压辊的强度计算

【说明】 先按照前述第一种垂直压榨的计算步骤和方法求出上下辊的弯矩M(下压辊计算扭矩)、惯性矩I及载面模数W,再求出弯曲应力[σw

4.普通压榨辊的挠度计算

【说明】 普通压榨辊挠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弯矩产生的挠度;另一部分为由剪力产生的挠度。有时是二者共同作用,有时后者可以忽略。

(1)由弯矩产生的挠度计算

【说明】 由弯矩产生的挠度是压榨辊挠度产生的主要原因,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理论计算法,二是列线图法,后者较简单。

理论计算法

【说明】 可参考第二篇第三章“辊筒的强度计算”。

【公式】

式中 fb——由弯矩产生的挠度(m或cm)

l——压辊轴承中心间的距离(m或cm)

E1I1——压辊在两端闷头以内的中间段长度内的刚度(N·n12或kg·cm

E1——压辊的弹性模数(N/m2或kg/cm2)

I1——压辊在中部载面上的惯性矩(m4或cm4)

②列线图法

【说明】 下面是洛特曼(K.Lotman)设计的计算由弯矩产生的压榨辊挠度的列线图(图]-15-41),其依据是由式1-15-335改写的形式,即以l=b+2U代入式1-15-335得:

式中 U——辊面边缘至辊筒轴承中心的距离(m)

图1-15-41 洛特曼挠度计算图

其它符号含义均同上,但单位为第二套单位,即非法定单位。

【方法】 该图比较简单,只需要从已知参数中先计算出辊体的惯性矩I1[I1≈0.05(D4)](D、D1分别为辊壳的外径和内径)及自重就可以使用该图。要求的已知参数是辊筒轴承中心距L、辊面宽度B、沿辊筒轴线在辊面全长上施加的轴向均布载荷q+q1(q指工作线压,q1为化成线压形式的辊筒自重)以及辊体的惯性矩I。

【例】 见图中虚线所示。先在上方的水平横轴A上找出相应于L值的点;再自该点垂直向上引出一条直线,该直线与相应于B值的斜线相交(B线族是左下右上方向倾射的,中间值可用内插法);自此交点引平行于A轴线的水平线交相应于(q+q1)值的线于某点,这个表示(q+I1)值的载荷线族是略具辐射形状的;由(q+q1)线上的交点垂直向下引一直线又与A轴相交,此交点一般可能落在A轴与其下面的B轴间的一族斜线中某二条斜线与A轴的交点之间,按内插法由此点引出在这两条斜线间的一条斜线交于B轴;由此点垂直向下引出一线与下方的辊面宽度B值线相交;再从新的交点上引出水平线与惯性矩I值线相交;从此点向上垂直引出直线最后交水平B轴(即表示挠度的轴),此点即为在假定条件下所求的挠度值。

(2)由剪力产生的挠度计算

【说明】 参见图1-15-42。

图1-15-42 辊筒(管辊)的挠度计算图

【公式】

式中 fib——压榨辊由剪切力产生的挠度(m)

q——两辊间的线压力(N/m)

b——辊面宽度(m)

G——辊体的剪切弹性模数(N/m2),一般可取G=

E——压辊的弹性模数(N/m2)

F——垂直于辊体轴线的横向截面的面积(m2)

D、d——分别为辊壳的外径与内径(m)

(3)普通压榨辊总挠度的计算

【说明】 普通压榨辊的总挠度为由弯矩产生的挠度与由剪力产生的挠度之和。

【公式】

f=fb+fib (1-15-339)

式中 f——总挠度(m)

fb——由弯矩产生的挠度(m)

fib——由剪切力产生的挠度(m)

【讨论】 ①当E=2.2G,且l=1.2b时,则:

②对于实心辊筒,则:

以上式中符号含义及单位均同上

【注意】 当辊筒直径相对于辊面宽度的比值越大时,由剪力产生的挠度相对于由弯矩产生的挠度的比值也越大。而在相同的辊径和辊面宽度下,在相同的均布载荷下空心辊筒中由剪力产生的挠度比实心辊筒为大。通常认为当≤0.03时,可以对fib忽略不计。

若设d=0.8D,则对于空心的压榨辊,在其辊径大于0.135b,即其辊面宽度的13.5%、对于实心的压榨辊在其辊径大于辊面宽度的17%时,就要考虑由剪力所产生的挠度了。

分享到: